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元朝。
虽然元朝的统治者是蒙古人,但是元朝的很多制度与中原无异,就比如在皇位继承方面,元朝也采用了“嫡长子继承制”。
可是,忽必烈亲自下令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后,他的嫡长子并没有即位……
![]()
元朝汉臣
虽说忽必烈是个纯正的蒙古人,但是他并不排斥汉人,忽必烈能当上皇帝,他手底下的这些汉臣功不可没。
公元1251年,孛儿只斤·蒙哥继任蒙古大汗,蒙哥是忽必烈的亲哥哥,忽必烈是蒙哥最喜欢的弟弟。
因此,蒙哥当了皇帝后,重用了忽必烈。
![]()
蒙哥即位后不久,忽必烈就成了“封疆大吏”,总领漠南汉地军事,治所在金莲川。
既然是管理汉地的军事,若是有汉人帮助,肯定是事半功倍。
于是,忽必烈在金莲川募集一群汉人作为自己的谋士,这些人被称为“金莲川幕府”。
![]()
“金莲川幕府”给忽必烈提供了很多帮助,后来忽必烈跟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时,也是金莲川幕府的人给他出谋划策,这才让他轻松击败了阿里不哥。
当然,“金莲川幕府”也不全都是汉人,还有一些别处来的人。
![]()
后世之人将“金莲川幕府”中的众人都分了类,一共分为了六类分别是:邢州术数家群、理学家群、金源文学群、经邦理财群、宗教僧侣群、王府宿卫群。
除了“经邦理财群”和“宗教僧侣群”里有几个外族人,其他群里全都是的汉人。
![]()
这些能人异士聚在忽必烈身边,当然不只是为了混口饭吃。
别看忽必烈是个蒙古人,但是他身上有一种气质,是其他的“野蛮”蒙古人所没有的。
如果换了别人来替代忽必烈,“金莲川幕府”绝对建立不起来,只有忽必烈这种礼贤下士、宽宏大量的将领才能让人追随。
![]()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忽必烈是个愿意“求同存异”的人,蒙古人有着相当厉害的“文化自信”,就觉得自己那一套是对的,到哪里都要宣传自己那一套。
有文化自信是好事,但也不能太自信,以至于听不进别人的话。
![]()
那时候的蒙古人大多是听不进话的那种,你跟他说什么他都跟讲“草原和雄鹰”。
而忽必烈不同,忽必烈“兼容并蓄”,他在面对这些汉臣时,以“听”和“问”为主,主打一个认真学习,然后“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忽必烈这样的人才是做大事的人。
![]()
不过,忽必烈这套手段并不能让所有汉人信服,还是有不少人不愿意给蒙古人干活的。
公元1256年,忽必烈召见了南宋名家赵复,此人乃是当世大家,忽必烈手下的汉臣中,有好几个都听过赵复的课,算是赵复的学生。
也正是在这些人的推荐下,忽必烈才召见了赵复。
![]()
不过,忽必烈召见赵复并不是为了探讨学问,而是为了让他带路去进攻南宋。
赵复听完忽必烈的无理要求后,当即说道:“南宋乃是我的父母之国,从来没听说过有人会带着敌人去杀自己的父母。”
虽然赵复拒绝跟忽必烈合作,但忽必烈也没有怪罪他,甚至没有强迫他留下。
![]()
忽必烈的种种行为,使得他深得汉臣之心,而汉臣给予忽必烈的帮助,也都在忽必烈心里记着呢。
在这些汉臣的影响下,忽必烈也对中原汉人文化十分尊敬。
公元1266年,忽必烈正式继位蒙古大汗,但是忽必烈并未留在草原上,而是来到了他最喜欢的汉地中原定居。
![]()
皇位传承
忽必烈继承皇位时,是根据蒙古传统“忽里台大会推举制”来的,简单来说就是由众人选拔出来的。
当年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即大汗位时,用的就是这套。
说是选举,其实更多的还是“盘外招”,只要在其他地方击败竞争对手,那么选举结果也就出来。
![]()
忽必烈那年选举的时候,有两个候选人,一个是忽必烈本人,一个是他最小的弟弟阿里不哥。为了成为最后被选中那个人,忽必烈与南宋签订合约,带着军队返回草原,与阿里不哥打了起来。
在“金莲川幕府”的帮助下,忽必烈胜利了,阿里不哥战死。
![]()
这种“忽里台大会推举制”虽然能选拔出最强的继承人,但是这种继承制度过于残忍,而且这种制度还有很多漏洞,很容易被人利用。
因此,忽必烈称帝后,决定不再使用这种制度,改用汉人的“嫡长子继承制”。
![]()
忽必烈真正的嫡长子孛儿只斤·朵儿只早夭,因此皇太子之位顺延到了次子孛儿只斤·真金身上。
公元1243年,孛儿只斤·真金出生于漠北。
他出生时,正赶上中原的海云禅师去见忽必烈,于是忽必烈便请这位海云禅师给自己的儿子取名。
![]()
海云禅师以为世间唯有“真金”最为珍贵,于是他便给这个孩子取名为“真金”。
真金长大一些之后,又正赶上忽必烈筹建“金莲川幕府”,当时有不少中原汉臣来投奔忽必烈,这些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名士。
于是,忽必烈便从中选了一个最有学问的人去教真金。
![]()
忽必烈选出来的这个人叫姚枢,此人确实很不错,他给真金选的第一本教科书名为《孝经》。姚枢很清楚自己的老板是谁,虽然他的任务是教导真金,但是最终检验成果的人还是真金的父亲母亲,要想从他们那里得到“好评”,一个“孝”字足矣。
![]()
公元1253年,忽必烈远征大理,这一次他把姚枢带走了,换了另外一个人来交真金,换上来的这个人,依然是汉人。
虽然真金是一个的蒙古人,但是他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儒家传统教育。
因此,朝中汉臣都支持真金,希望真金即位。
![]()
然而,忽必烈晚年的时候,他开始轻视汉臣,重用擅长敛财的阿合马,导致时局动荡。
汉臣不想看着阿合马毁掉元朝,于是他们便利用手中的太子,想要击败阿合马。
可阿合马背后是忽必烈,想要解决他可并不容易。
![]()
公元1279年,一些汉臣联合一个道士,说出一些关于太子的好话,成功让太子得到了参决朝政的权利。
然而,真金参政之后,“汉法派”与“理财派”的矛盾不但没有缓和,反而更加激烈了,甚至有人在这场争斗中失去了生命。
![]()
公元1282年,气不过的汉臣们直接找人刺杀了阿合马,重创了理财派。
然而,阿合马是忽必烈的宠臣,刺杀他必将惹怒忽必烈,虽然真金并未直接参与此事,但是忽必烈还是怀疑了真金,这令真金十分不安。
阿合马死后,“理财派”并未消失,矛盾依然存在。
![]()
“汉法派”与“理财派”的矛盾,看似是汉臣与奸臣之间的矛盾,实则是太子真金与皇帝忽必烈之间的矛盾。
要想彻底解决矛盾,只杀一个阿合马是不够的,必须要把根源解决。
公元1285年,有一个汉臣写了一篇“大逆不道”的奏章,他要求忽必烈主动禅位于真金。
![]()
本来这份奏章已经被拦了下来,但是“理财派”的人却得知了这个消息,于是他们想尽办法,将这这份奏章的事抖了出来,惹得忽必烈大怒。
太子真金知道这件事后,被吓得六神无主,虽然他并不知道这件事,但是忽必烈肯定会的怀疑到他头上,因此他终日惴惴不安。
![]()
太子真金因为紧张和恐惧生了病,不到一年就病死了,忽必烈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真金去世后,忽必烈十分惋惜,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接下来即位的应该“皇太孙”,而不是其他皇子,除非连皇太孙也没有。
因此在真金死后,忽必烈就将”皇太子宝”给了真金的第三子铁穆耳。
公元1294年,铁穆耳即位,是为元成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