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商家、搞运营的朋友大概都有类似困扰:投了不少广告费,客人来了一次就没下文;老客复购率上不去,一年也见不到几次;周边同行还总陷入低价竞争,最后大家利润都变薄。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市场没需求,而是缺一套能让客人愿意回头、同行愿意协作的运营思路。最近接触到一些落地案例,里面的做法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参考,不少商家靠这些方法改善了经营状态,连锁企业也用类似逻辑打通了门店协同。
![]()
面对 “锁客难”:不用频繁打折,让客人主动记起你
很多商家试过做满减、发优惠券,可客人领完用了就走,很难形成复购。有个思路值得参考 —— 让客人 “消费后仍有持续的参与感”,而不只是盯着单次优惠。
客人在店里消费后,不用额外扫码领券,系统会自动开通一个 “日常权益通道”,每周一到周五能收到对应福利,直接到账零钱。有意思的是,福利额度会和消费行为挂钩:在这家店消费次数越多,或者去合作的其他门店消费,额度会相应提升。
![]()
贵阳有家美发店之前也受锁客问题困扰,用了这个方法后,不少客人为了保持福利额度,会主动定期来做护理,还会带朋友一起;不到 3 个月,月营业额从 3 万逐步提升到 16.6 万。另外,系统还有个小设计:如果客人超过 30 天没来消费,福利额度会慢慢降低,不是套路,更像是一种温和的提醒,比频繁发营销短信的效果要好不少。
![]()
打破 “同行内耗”:从互相抢客,到一起拓客
隔壁店搞低价活动分流客源,想合作又怕 “自己吃亏”—— 这是很多商家的顾虑。但有些地方的商家尝试了一种新方式,把 “竞争关系” 变成了 “协作关系”,核心是找到双方都能受益的平衡点。
首先是入驻成本,比传统平台低不少:传统平台抽成常达 25%-30%,这种模式的服务费比例要低很多,甚至比商家自己做一套会员系统的成本还划算。更关键的是 “跨店协作” 机制:商家用统一的收款码记录客源后,要是这些客人去其他合作门店消费,原商家能获得一定比例的收益。
![]()
举个具体的例子:咖啡店和隔壁餐馆合作,餐馆的客人来咖啡店消费,餐馆能拿到相应收益;反过来,咖啡店的客人去餐馆吃饭,咖啡店也能有额外收益。不用再担心 “帮别人引流却没回报”,反而因为互相推荐,两边的客源都比以前多了。
而且做得越积极的商家,能给到客人的福利空间也越大 —— 比如主动让利、多推荐新客的商家,系统会适当提高其 “权益系数”,客人更愿意来,商家的经营也能形成正向循环。
这些思路为什么能落地?3 个让商家少走弯路的特点
做生意最怕盲目尝试,这些落地案例能跑通,主要是避开了一些常见坑,有几个特点值得关注:
- 不用高成本试错:不用花大价钱开发系统、投大额广告,靠客人和合作商家的自然参与就能慢慢拓展。有连锁超市尝试后,3 个月内合作的商家从 5 家拓展到 30 家,客源有明显增长,营销成本也比常规的线上投流低不少。
- 风险可控性强:福利发放有智能调节机制,就算某段时间领福利的客人多,系统也会自动平衡额度,不会让商家承担额外成本;而且经营数据透明,福利带来了多少复购、跨店协作有多少收益,都能实时看到,不用靠猜测判断效果。
- 适配不同规模的经营主体:开小餐馆、美发店的,能用它快速改善锁客问题;做连锁品牌的,能靠它打通不同门店的客源,让客人在 A 店消费、去 B 店也能享受福利,增强品牌粘性;就算是做企业服务的,也能借鉴这种逻辑绑定客户,提高复购。
![]()
目前有 200 多家商家、10 多家连锁企业在尝试这些思路,老客复购率平均有明显提升,合作商家的跨店收益也成了部分门店的补充收入来源。其实对很多还在愁锁客、愁同行竞争的商家来说,这种从 “单打独斗” 到 “共赢” 的思路,或许能提供一些新方向 —— 毕竟经营的核心,还是找到让客人愿意来、让伙伴愿意合作的方式。
注明:小编不参与任何分析的项目运营,也不投资参与任何项目,也不收费推广项目,不做项目私下评估,玩家勿扰。(以上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