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十月的清晨,晨雾如纱。10月14日6时,天际刚泛起鱼肚白,桂林工务段贺州路桥检查工区工长叶春雷,已带着青年职工李威踏上了K613深冲特大桥。一场关乎线桥平顺的秋检“毫米之战”,在晨曦中悄然打响。
每年的九到十月,当暑热渐退,便迎来一年一度的铁路秋季设备大检查。这是一场为铁路线桥设备进行的系统性“大体检”,旨在发现并消除经过汛期和暑运考验后可能存在的隐患,为运输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今天的关键任务是“线桥偏心测量”——精准测出线路中心与桥梁中心的偏差值。这毫厘之间的得失,直接关系到列车的平稳与安全。
“稳住,尺就是我们的标准。”叶春雷的声音沉稳。在线路一侧,青年职工李威半蹲着,屏息凝神,双手稳稳扶住黄色钢卷尺,反复调整着直角尺的角度,寻找着那个最水平的“正确基准”。每一度微调,都关系着数据的准确度。
而在另一侧的桥梁检查道上,工长叶春雷几乎俯下身,一只眼睛微眯,视线如尺,透过悬吊的铅锤尖,与桥面上的梁端端线精确对齐。铅锤线在微风中轻微摆动,他耐心等待着那决定性的静止一刻,时刻准备着读出偏心数据。
“记录,此处偏差2毫米,符合标准。”叶春雷直起身通报数据,李威迅速在记录本上记下这组来之不易的数字。就是这样一组组看似微小的数据,构筑起列车安全通行的隐形护栏。
“别小看这2毫米的偏差。”叶春雷一边收拾工具,一边对徒弟解释,在反复的动载作用下,微小的偏心会放大成巨大的横向力,就像骨骼错位,最终影响行车安全。
“刚开始只觉得测量枯燥,现在才明白,我们记录的每一个数据,都是安全承诺书上的签名。”李威感慨道。
朝阳终于跃出云层,金辉洒满大桥。叶春雷和李威等人收拾好工具,走向下一个待检桥孔。在他们手上,是记录本上密密麻麻的合格数据,更是秋检成员们用专业与细致编织成的安全之网。(李敏洁 张俊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