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陈方案”是中国城市规划史上受广泛热议的一件著名大事,也是关系首都北京建设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话题。
![]()
本书作者在对一些基本史实进行爬梳的基础上,借助一则最新发现的重要史料《梁林陈评论》,揭示梁思成等与苏联专家争论的真正分歧所在;并通过对梁思成“新北京”规划思想的渊源和现实根据、陈占祥规划思想的来源和工作经历,以及苏联专家规划思想的主要来源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梳理,厘清双方规划争鸣的关键要义,进而从多个视角系统理解和认识“梁陈方案”的全貌及前因后果。
作者作为城市规划史专家,根据第一手资料所做的史料梳理,以及冷静、严谨、理性的考察和论证,保证了本书论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讲 座 时 间
2025年10月25日(星期六)15:00—16:30
讲 座 地 点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主楼一层 正阳书局• 运河书屋
活动现场购书可获得李浩老师亲笔签名
另外赠送 · 老北京地图1张
![]()
作 者 简 介
李浩,城市规划博士(师从邹德慈院士)、清华大学博士后、北京建筑大学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国城市规划科学技术史。已出版的学术研究成果主要有《北京城市规划(1949-1960年)》《八大重点城市规划——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规划历史研究》《中国规划机构70年演变:兼论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城·事·人”(共9辑)、《张友良日记选编——1956年城市规划工作实录》;译著有《明日之城市》《进化中的城市——城市规划与城市研究导论》《城市和区域规划》等。
图 书 简 介
![]()
规划北京:“梁陈方案”新考
李浩 著
ISBN 978-7-5228-2242-6
推 荐 语
作者花了如此多的时间搜集整理与此有关的文献(其中有些是很难找到的),是学术界一件很好的、难得的事,为此耐心、细致的工作感到钦佩,这项工作对中国城市文化是有贡献的。书后的四点结论性评价我完全赞同。
——董鉴泓(同济大学教授,《城市规划学刊》原主编)
正因本书采取严肃、认真的历史研究方法,追根溯源,探赜索隐,阐幽抉微,才使得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许多问题、疑惑、谜团被逐一解除,使我们得以真正置身于共和国成立初期首都规划的历史场景中,获得更加贴近事实和真相的透彻理解与感悟。
——杨保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本研究针对多年来“梁陈方案”评论中存在的一种简单地用现在的认识和观念套裁历史事件的倾向,力求把研究对象置于当时特定历史环境和复杂背景中进行考察,努力发掘“梁陈方案”产生、变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机制,从而显示出独特的研究视角和独到见解。
——陈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党委书记)
相信本书的出版,将有利于城市规划界和社会公众比较客观地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个特殊时期首都北京城市规划工作的有关情况,有利于澄清与纠正多年来业界和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误解和误传,对“梁陈方案”的认识将起到以正视听的重要作用。
——柯焕章(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
本书在带给我们新知识和新思考的同时,也基于规划学与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规划史研究新范式,即“学术回顾—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历史分析—规划解读”,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李百浩(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规划北京:“梁陈方案”新考》部分插图
![]()
香港《大公报》1949年9月15日刊发的关于北平西郊新市区计画进展的消息,“北平市都市计画委员会第一次委员大会昨天上午九时半在北海举行。到建设局长兼该会副主任委员曹言行及委员和顾问华南圭、梁思成、费孝通、钟森、王明之、冯法禩、裘祖源、周炜、陈达、李颂琛等三十余人”,“梁思成教授报告西郊新市区计画称:两个多月来,已完成的计画有:㈠大北平道路系统,㈡新市区道路计画,㈢天安门广场,㈣东单广场,㈤西直门道路系统,㈥新市区邻里单位设计,㈦西郊大礼堂,㈧西郊将来行政中枢设计,㈨西郊区行政中心计画,㈩西郊广场,㈩㈠西郊托儿所,㈩㈡邻里单位中卫生站设计等十余幅,并把这些草图悬挂在会场上,供大家参考和提出意见”
(李浩著《规划北京:“梁陈方案”新考》,第77页)
![]()
梁思成和陈占祥联名提出《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的建议》(《梁陈建议》)封面(右)和正文首页(1950年2月)
(李浩著《规划北京:“梁陈方案”新考》,第37页)
![]()
《梁陈建议》图解之“行政区内各单位大体部署草图(附与旧城区之关系)”(照片版)
(李浩著《规划北京:“梁陈方案”新考》,第273页)
![]()
《梁陈建议》图解之“各基本工作区及其住区与旧城之关系”(照片版)
(李浩著《规划北京:“梁陈方案”新考》,第273页)
![]()
《梁陈建议》图解之“北京市干路系统计划草图”(照片版)
(李浩著《规划北京:“梁陈方案”新考》,第274页)
![]()
《梁陈建议》附件1:梁思成、林徽因和陈占祥合著《对于巴兰尼克夫先生所建议的北京市将来发展计划的几个问题》手抄件首页(左)及根据查档记忆复原版式(右)
(李浩著《规划北京:“梁陈方案”新考》,第37页)
![]()
梁思成(中)与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生正在谈心(1959年夏)
(李浩著《规划北京:“梁陈方案”新考》,第146页)
![]()
![]()
梁思成起草、经北京市人民政府秘书长薛子正转呈张友渔和吴晗两位副市长的一份关于邀聘华揽洪等专家的请示报告(1951年10月30日),接到这份请示后,薛子正圈阅:“因该会工作繁重,同意增加,请张副市长批示”,张友渔副市长批示:“华[揽洪]、周[文正]可任用,打字员增添问题,俟编制会议后决定(现正开会)”。
(李浩著《规划北京:“梁陈方案”新考》,第167页)
![]()
北京市建设局局长兼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曹言行和北京市建设局副局长赵鹏飞关于北京市建设局企划处成立及拟聘陈占祥为处长向北京市领导的请示报告(1949年11月11日)
(李浩著《规划北京:“梁陈方案”新考》,第164页)
![]()
陈占祥(右)和华揽洪(左)正在讨论规划工作(1954年3月)
(李浩著《规划北京:“梁陈方案”新考》,第167页)
![]()
陈占祥致梁思成的书信(约1949年12月)
梁先生:
这是白斌南编的预算,经常费少了交际费及委员车马费的津贴、旅费三项,前二项可否请您补入?我想我们每月可能需要二千斤小米的旅费,这是仅为每月往上海跑两次所需旅费,当然我们有跑上海的必要,然而明年我们可能由上海请来的同仁需要有这笔费用的准备。除车费外,还得准备照料他们一时,所以我想二千斤一月或许不多。
预算里没有考虑到汽车,我想这亦是必需的,明年我们得好好的到各处去跑,我这希望有二辆车子,最好都是吉普,或许这希望太高些!
占祥即
(李浩著《规划北京:“梁陈方案”新考》,第165页)
![]()
1945年北平市工务局局长谭炳训向陈占祥发出关于回国主持“大北平计划”的邀请后,陈占祥于12月10日以航空邮件发出的回信(信封)
(李浩著《规划北京:“梁陈方案”新考》,第180页)
![]()
陈占祥致谭炳训的回信(1945年12月10日)
炳训先生钧鉴:
叩读手谕,敬悉尊驾已安抵北平就职为慰,承蒙勿弃,邀晚来平并赐重任,令持平市设计事宜,拜受后感激莫铭。生负笈来英虽研习建筑及城市设计几年,犹苦少造就,今后当竭力追随左右,以致不负重望为励。
数日前,晚曾由大使馆上电,呈请先生向国家银行依官债按发美金二千元,以为路费及采办参考书籍之用,此数系使馆拟定。初晚本愿出卖私物以补旅费,卒以其数过大,力薄难负,乃不得已修电叩请接济。
目前中英间船务尚未恢复,晚拟转道美国搭船,一便带回生之所有书籍,一便稍作参观,以藉增加见闻。
晚现已停止学业,静候来电,即日起程。
专复,顺颂
公安
晚生:陈占祥谨上
十二月十日
(李浩著《规划北京:“梁陈方案”新考》,第180页)
![]()
陈占祥与娄道信等合作完成南京首都政治区计划图集的封面(1947年1月)
(李浩著《规划北京:“梁陈方案”新考》,第186页)
![]()
陈占祥与娄道信等合作完成南京首都政治区计划总图(陈占祥设计,1947年1月)
(李浩著《规划北京:“梁陈方案”新考》,第187页)
![]()
陈占祥和娄道信等合作的南京首都政治区计划之“鸟瞰图”(陈明宽绘,1947年1月)
(李浩著《规划北京:“梁陈方案”新考》,第186页)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