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经历过小镇高中的“摧残”?
我们高中的时候,制度非常严酷,搞那种扣分制度:分高的给靠前的座位,分低的,就算你再矮,也得去最后一排坐着。当时我分非常低,一般就负十几分,所以一直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角落里。然后有个同桌,是个“狼人”,他负300多分,所以我俩整个高中基本就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班主任也非常不待见我俩。
有些人会问了:你这十几分我能理解,他300多分咋扣的呢?是因为我们当时规定,课上答不上问题,扣5分;不写作业,一次也扣5分。
我这个同桌他就是“摆烂王”,上课不听课,回家也不写作业。当时我们那个班级叫奥赛班,就有点类似于现在这种实验班。班主任就说“这个学生我不要了”,想让他离开奥赛班。
然后,当时副校长就说“这肯定不行”,因为咱们学校是按照成绩来排班级,“你把全校第一的学生给弄走了,一来不符合规定,二来这传出去名声也太差了。”
所以当时给我们那个班主任气的咬牙切齿,经常在我们课上就骂那个学生,说他“耽误班级,一个人是一分钟,那40个人,你耽误多长时间?”我那个同桌也非常生气,他说:“你现在别骂我了,你好好上课,咋一分钟都不耽误我。”然后下面同学就都在那看戏、吃瓜。
但是当时,我作为同桌,很了解情况:他不是不学习,他是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个人很有意思,他觉得老师讲的东西他跟不上,上课就趴桌上自学,然后偶尔抬头瞅一眼,同步一下学习进度。所以他也不是主观不写作业,是他根本就不知道留的是什么作业。
但是有一个很神奇的事情:我这个同桌,在整个高一到高三,大部分时间,他的成绩都是第一名。当时学校搞了个学习经验分享大会,要找三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去分享学习经验。
给我这同桌乐坏了,他稿都写好了。然后那班主任叫了第二名、第四名去的,当时给我那个同学气的够呛。不过他那个稿我看了,现在想想也是非常有深度,说“我们学校里的体制强化的是学习的制度和过程,但学习本身是一个结果导向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各自特点都不同,所以大家都得自己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非得跟大家在过程上完全一样,那最后往往是学得费劲,还没有啥好结果。”
后来我就被他“蛊惑”了,你看我现在这个性格也有点受他影响,然后就加入了他那个自学小团伙。平时上课我们就自己看书,看不懂的就晚自习跑去问,成绩也基本能保持在班级的前十名。后面大部分老师也是认可了我们的学习方法,就那个班主任成天在那“叭叭叭”,说“又完了,又废了”。
然后高考的时候,我那个同桌全校第一,我考了640分,算是完美反击。我俩都很高兴,就我妈在那痛哭流涕,说:“完了,这破分,清华北大都考不上,我儿子这一辈子毁了。”当然这个事儿挺有意思,我们后面再讲。
所以到现在十多年了,我越来越感觉当时我们俩其实还挺有智慧的。很多事情,大家追求的是有一个好的结果,但是大部分人都得追求那个“过程正确”,最后过程是正确了,结果一塌糊涂。这种例子在生活、科研、创业上比比皆是。
比如说很多博士,老师说“我干什么过程完全正确,但是就是没有结果”;“我照着那个教材去干加盟店,结果别人都赚钱了,就我自己把爹妈房子都亏没了”。再比如,我的人生追求的就是开心快乐,“过程正确”,我就得买房买车、娶老婆、生孩子、办婚礼,然后再给孩子买房买车、娶老婆、办婚礼、生孩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