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医生:焯水不是简单煮一下!
提起菠菜,不少人会想起动画片里的大力水手:一罐菠菜下肚,就能瞬间充满力量。如今,菠菜凭借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鲜美的口感,依然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常客,深受大众喜爱。
然而,看似普通的菠菜,却可能暗藏健康风险。
连吃几天菠菜引发急性肾损伤
一周前,陈先生总觉得浑身乏力,特别容易犯困,更让人担心的是,他每天要腹泻四五次。感觉不对劲后,他立刻前往医院检查。没想到,抽血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血肌酐高达430微摩尔/升!腹部CT还显示他的左肾有多发小结石。情况紧急,陈先生随即被收治入院。
经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医生诊断他患上了“急性肾损伤”。
为了找到“元凶”,医生为陈先生进行了肾活检。病理结果显示,在他的肾小管里,沉积了大量亮晶晶的物质,周围还聚集着不少炎症细胞。这些闪亮的“晶体”,被判定为草酸钙结晶。真相大白:陈先生的急性肾损伤,正是由于大量草酸盐结晶所引发。追问后得知,发病前陈先生连续吃了不少菠菜。
菠菜背后的 “隐藏杀手”—— 草酸
其实,在正常情况下,我们摄入的草酸大部分会在肠道内与食物中的钙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钙沉淀,这些沉淀不会被人体吸收,最终会随粪便排出体外。
只有少量未结合的草酸会被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再经过肾脏过滤后,随尿液排出。但当体内草酸含量过高,比如短时间内大量食用高草酸食物,再加上身体脱水导致尿液浓缩,尿液中的草酸浓度就会异常升高,这时它就会与尿液中的钙再次结合,形成尖锐的草酸钙结晶。
这些结晶就像微小的 “玻璃渣” 一样,不仅会直接划伤肾脏的肾小管、肾间质等组织,还可能堵塞尿路,引发慢性炎症。如果长期忽视,这些结晶还会逐渐聚集形成结石,导致肾功能持续下降,严重时甚至可能进展为尿毒症,对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除了菠菜,生活中还有不少高草酸食物,比如苋菜、甜菜叶、欧芹、秋葵、瑞士甜菜等,韭菜、芦笋草酸含量中等。竹笋和茭白虽也含草酸(这是它们口感发涩的原因),但含量通常低于菠菜这类绿叶菜。
这些人,菠菜要慎吃!
虽然对于健康人群来说,适量食用处理过的高草酸蔬菜问题不大,但以下 5 类人群,在食用菠菜这类高草酸食物时,就需要格外谨慎,甚至要控制摄入量,以免对健康造成影响。
慢性肾脏病患者,草酸会加重肾脏负担;
胃肠功能较弱者,可能引发肠胃不适;
痛风患者,草酸或影响尿酸代谢;
肾结石患者,易促进结石形成;
服用抗凝剂等特殊药物的人群,草酸可能影响药效。
菠菜焯水的正确姿势
草酸具有易溶于水的特性,通过焯水,蔬菜中的大部分草酸会溶解到水中,从而大大降低食用后对身体的风险。不过,焯水虽然简单,但并非 “随便煮一下” 就行,想要在去除草酸的同时,最大程度保留菠菜的营养和口感,还需要记住以下 3 个要点。
第一,尽量让蔬菜保持 “完整之身” 下锅
比如菠菜不要切碎,整棵下锅焯水;西蓝花也尽量保持整朵的状态。这样做的原因是,蔬菜切碎后,与水接触的表面积会增大,维生素 C 等水溶性营养素更容易流失,而完整下锅能有效减少营养损失。
第二,一定要沸水下菜
很多人习惯冷水下锅焯水,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冷水下锅时,蔬菜受热缓慢,在水中浸泡的时间过长,不仅会导致更多营养流失,还可能让蔬菜煮得过于软烂,影响口感。
正确的做法是等锅中的水完全沸腾后,再放入菠菜,这样能让蔬菜迅速受热,缩短在热水中的停留时间,只要菠菜颜色变绿、断生即可捞出,通常几十秒到一分钟就足够了。
第三,捞出后立即用冷水速冷
焯水后的菠菜捞出后,不要直接放着,而是要马上放入冷水中浸泡或冲洗一下,让蔬菜迅速降温。这一步不仅能让菠菜的口感保持爽脆,避免因余热继续加热导致口感软烂,还能锁住蔬菜中的水分和部分营养,让菠菜的颜色保持翠绿鲜亮,看起来更有食欲。
另外,还有一个小提醒:焯水时,锅里的水要尽可能多放一些,这样能为草酸的释放和溶解提供足够的空间,让草酸更好地融入水中,去除效果也会更理想。
来 源 / 华医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