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在南京出差,朋友冷不丁问我一句:李白,你喜欢什么样的男人?
正拿手机处理售后呢,回神了一分钟,说:首先要有文化。
这种有文化,不是学历文凭、成车成吨的理论堆积出来的,是一种已经内化的文明和素养。这种文明和素养,渗透在他的言行和思想里,甚至是日常的无意识里。我希望这个人,在精神上,他是一个文明人。
现在很多人,不缺高学历、不缺丰富的知识,甚至不缺各种欧美社会闪耀的留学生活经历,但是你只要跟他日常相处,了解深入一些,你就会发现,他的精神世界里,始终有一根大清的小辫子,和一根苏联的红领巾。
我特别不喜欢小辫子,也不喜欢红领巾。
我就觉得,一个男人接受教育,读那么多书,有过丰富的履历,应该非常自觉地,在精神上“亡了大清,剪掉脑后那根长辫子”,也应该“解体苏联,也解了脖子上那根红领巾”。
第二呢,要能成事。
纯粹从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动情的角度,我喜欢做实事的男人。
我对男性的审美里,这个男人长什么样不重要。我很少在意男人的外表,只要干净整洁就行。但是,我很在意这个人,身上有没有雄性气质。什么是雄性气质?从原始的角度,就是这个男人能出门去打猎,别窝家里,跟我一起采野果子。用现在的大白话讲,他能干点实实在在的事,并干出他自己的成绩。
成绩可以有大小,这个不重要。但是一定要有。因为男人的自信,来自于这份正反馈。女人没有这份正反馈吧,她还能沉浸于自己的小世界,保留一份可爱。但是,男人不行。他的基因里,就是有打猎归来,被夹道喝彩的需求。至少被他身边的女人喝彩过。
能成事里,有我很看重的一点,那就是实践感。男人的很多素养、品质、胸襟、格局,都来自于社会实践。他要把自己泡到社会的泥水里,甚至是市场中。要真正跟人打过交道,跟钱打过交道,要被事情磨过。
现代社会,分工那么细。我们大部分人,已经不需要这份实践感。但从我个人来说,我不会爱上一个唱rap的歌手,也不会爱上一个搞理论的教授,但可能会爱上隔壁开豆腐店的老王。
我喜欢那种可见可触摸的,一连串纯净的努力。
第三,能济众。
什么叫能济众?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济众。我希望这个男人对这个社会是有用的,有正向推动的,是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点的。
这么说,是不是显得我脑子被双十一撞伤了?这哪里是找男朋友谈恋爱,这是找英雄崇拜啊。容我解释一下,这个能济众,也是可大可小。各花入各眼。
在我心里,建一座赵州桥,是济众。搞一个都江堰,也是济众。甚至赵州桥的济众,可能还更纯粹些。赵州桥很小,全长不过50米,宽不过9米6。李春这哥们,当初造这座桥,不会有什么雄图大略,就是受县衙之托,单纯地造一座桥,帮助当地百姓通行方便。
都江堰建了十几年,动用几万劳工。将一个之前饱受灾害之苦的成都平原,改造成了富甲天下的“天府之国”。论济众的广度和深度,李春远不如李冰。但在我心里,李春比李冰纯粹,也更快乐。因为李冰是有“政治任务”的济众,他是个被捆绑的“夹心人”。当初建这个都江堰,国防的考虑远大过济众的考量。如果只是济众,秦昭王哪会允许,开凿一个宝瓶口,就花八年时间。
所以,济众这件事,在我这里没有那么高大上。这个男人,在他能力范围内,做些美好而纯粹的事情,即是渡己,也是济众。这就够了。
朋友听我说完,白我一眼:你说的这个人,现实生活里没有。
我心想,有么,还是有的。比较少罢了。孔子孔老师,碎碎叨叨念那么多,无非就是教大家,尤其是男人,要如何成为一个“有文化、能成事、也济众”的人。只是有些东西在某些年代,断了层,我们就一直没有续上。
二、
出差回来,看到杨振宁过世的消息。
网络上,大家都在感叹俩人隔着54岁的年龄差,相守20年婚姻不离不弃,很是难得。很多人费解,为何当年28岁的翁帆会愿意嫁给82岁的杨振宁。
你说贪财吧,杨振宁并没有巨额资产。从现在公布的资产处理看,翁帆只是得到了北京某高校附近一套三层别墅的使用权,所有权是高校的。杨的资产基本都给了他的三个孩子。
你说贪名吧,嫁给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一时风光的。但那是多么虚无缥缈的风光。漫长的20年,她是秘书、护士、保姆,她需要付出很多很多。但人之常情、常理的那些,她得不到。而她,并不是那种要依附男人才能活的女人。她那么优秀。
求什么呢?说实话,20年前,我是不理解的。我所理解的婚姻、亲密关系,一定是要有日常对等的互相陪伴、照顾。是世间最烟火气的男男女女的小日子。
但不知道为什么,那天出差回来的动车上,我刷到20年前杨澜采访翁帆和杨振宁,杨问翁帆:你为什么会爱上杨先生?翁帆侧着头,想都没想,说:当你崇拜的男人,对你表达了深切喜欢或者爱,你是很容易就爱上他的。”在说到俩人日常相处恩爱时,翁说了一句:“杨先生,给了我一个纯净的世界”。
![]()
拿着手机,莫名愣了一下。突然理解了翁帆。彼时,翁帆已经经历过一段失败的婚姻,杨振宁是她19岁就开始崇拜的人。她欣赏他的学识和才华,她被这样一个男人欣赏和追求,她的这种满足感,不是一般的世俗烟火气里可以寻得的。
同时,这里也不是只有满足感,更有“我要向他看齐”的成长感。翁后来,给杨做了大量助理的工作,又攻读了清华的建筑博士学位,甚至到后来,她可以和杨一起讨论一些物理上的问题。这些正向激励,不是普通男人可以给到她的。
我想,她是幸运,且幸福的。
在这样一个现代社会的两性关系里,一个女人,得到温存,得到性,得到爱,都不稀奇。稀奇地是,你在一个男人身上,找到真正的理解、欣赏、激励,而他,还让你一直有小小的崇拜。
这种愉悦度,是更深层的滋滋作响的荷尔蒙。
男与女,肉体共振的快感,转瞬即逝。但是灵魂共振的愉悦,绵延多年。
对了。最近在看的,是这一版的论语译读。有很多细节,感觉比大师译得好。比如,他说,君子不器的器,是形而下者为器。有一种读书读通的精妙。推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