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江海晚报)
海安糖果厂成立于1956年,是由海安街上10多家私营茶食店合并而成立的,取名为“国营海安食品厂”。而当时海安已有了“食品公司”,即经营猪、羊、禽、蛋的公司,百姓们感觉容易混淆,故一直把食品厂叫“糖果厂”,这可能也是海安人的智慧。
糖果厂初建时,地址在“上河边”轮船码头对面的一条巷子里,这条巷子解放前叫“协和杆巷”,长约30米,一直通到中大街,出口处在益仁巷对面。糖果厂成立后,巷子的北边出口处被封闭。巷子两侧有砖瓦房四五十间,地理位置相当不错。巷子南边大门口东侧,有九架梁的营业店面三间。南巷子口东边,是当年的交通局,西边隔一家百货商店,再向西是“来往饭店”和城隍庙巷。1957年,人民路建成后,糖果厂门口挺宽阔的,给人的感觉是生意特别兴旺。
当年,海安街上茶食店里的师傅们,手艺称得上是顶呱呱的。先说麒麟阁里的名优产品椒盐油酥,该产品以纯小磨麻油掺入面粉为主料,花椒为辅料而做成,其口味清香纯正、酥松爽口、咸甜适中,可谓是老少皆宜。那时韩紫石省长从南京回海安,总要品尝一下椒盐麻油酥,并把它作为礼品带到南京馈赠亲友。新四军东进苏北时,韩老在自家后花园内,用椒盐麻油酥等糕点招待过刘少奇、陈毅等同志,由此麻油酥更负盛名。1986年,该产品荣获“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
这家店里率先推出的“冰雪酥”,由于用料精良,色、形、味俱佳,洁白如雪、细腻松软、清凉爽口,在市场上大受欢迎。
开设在衙门巷口的“状元斋”,门市部的商业字号叫“美华斋”,店面朝着中大街,解放前店堂里挂一幅“蒋介石”的秃头彩照,挺抢眼的,店里卖的茶食我吃过,好吃。开在中坝口的“松风馆”茶食店,也是名闻四方。
稻香村、天麟阁等茶食店,也都各有特色。
三年困难时期,糖果厂生产的茶食成为海安人最喜欢的食品之一。二分钱一个的“京江齐儿”,三分钱一块的“方饼”,味道好、分量足,被百姓们交口称赞,都说糖果厂的人有良心,不赚昧心钱。那个年头,只有“街上人”才能发到代表购买资格的茶食票儿,农村人有钱、有粮票儿也买不到。我们业余文工团的演员演出结束,每人发到两块“方饼”,大家就高兴得不得了。
那时,糖果厂也做麻切、桃酥、鸡蛋饼干等茶食,是专门供应给医院病人的,或者是厂领导批条子“特供”的。为了能搞到一斤鸡蛋饼干,我到医院装肝病,搞来一张条子,到糖果厂买回来后和爱人一起吃,我俩吃了后,一辈子都未忘掉,太好吃了。60多年过去了,我们每年都怀念这个饼干。老伴喜欢吃零食,说现在超市里卖的饼干,没有一个抵得上糖果厂的饼干,这个评价我赞同。
年年吃月饼,年年有怀念。当年糖果厂生产的月饼味道之好,让我们几十年记忆犹新。那年头,每到中秋来临之际,糖果厂都生产月饼供应百姓,一人两只,凭票购买。品种有椒盐、五仁、枣泥、豆沙等,都是“苏式”月饼,角把钱一个,物美价廉。椒盐月饼,一人只能凭票儿买一只,那饼皮酥松、馅咸中带甜,至今仍能回忆起来。几十年来,每当吃到孩子们送来的月饼,我和老伴都有感觉:没有以前糖果厂的月饼好吃。女儿曾网购一种昂贵的月饼,一品尝,还是不及当年糖果厂月饼好吃,这也是激起我写下这段文字的因素之一。
我写此文怀念当年那些好茶食时,也有一个期盼:期盼那些做茶食的师傅们,趁着现在“文化强市”春风,把饮食文化发扬光大,创出海安特色的茶食品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
图:AI生成
编辑:王佳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