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邻权纠纷虽常是“鸡毛蒜皮”,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与邻里和谐。近日,文水法院南庄法庭成功调解一起因修建院落东墙占用公共行道引发的相邻权纠纷,并促成关联案件撤诉。法庭干警通过现场勘验查症结、情理法交融解心结,不仅高效化解了矛盾,更修复了受损的邻里关系,生动诠释了柔性司法的实践价值。
“一墙占道”引发的纠纷
原告李某(化名)与被告王某(化名)系前后邻居。王某在修建院落时,其新建的东墙侵占了双方共用的公共行道。李某多次交涉无果后,以相邻关系纠纷为由将王某诉至法院,要求立即将修建在行道上的建筑物拆除,恢复原行道。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第一时间电话联系王某。听闻被诉,王某情绪激动、怒气冲冲,坚称自己并未侵权,不愿配合工作。承办法官在电话沟通无果后,认识到“坐堂办案”只会加剧对立,必须深入现场。
(视频由AI生成)
现场勘验
法官随即前往现场进行实地勘验。通过仔细查看建房现状、测量边界,并与双方沟通,法官核实了王某新建东墙确实存在占用公共行道的事实,并得知另一个案件,王某的侄子也因这同一堵东墙引发的问题将其诉至法院。承办法官认为若仅以判决结案,虽可定分止争,却可能造成邻里关系矛盾加剧、亲情破裂,法官决定以调解促和解,将两案关联处理,实质化解矛盾。
![]()
柔性调解破僵局
为彻底化解矛盾,南庄法庭干警多次前往现场及当事人住处开展调解工作。法官向双方释明法理,讲解《民法典》关于相邻关系的法律规定,占用公共通道侵害邻居权益,也难以得到法律支持,阐明诉讼风险。针对叔侄关系的特殊性,法官以“血脉亲情”为纽带,劝导双方要换位思考:“一墙之争能否阻断骨肉情?打赢官司却输掉亲情,值不值得?”法官采用“面对面”、“背对背”的调解方式,反复沟通协调。
“案结事了人和”
不懈努力下,王某与李某达成一致调解意见,王某认识到自身行为的不当,自愿同意拆除院落东墙,李某也表示谅解,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看到叔叔与前邻达成调解,王某的侄子也主动撤回起诉。至此,因一道院墙引发的两起关联纠纷得到圆满解决,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
本案的成功化解,是南庄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面对因“一墙”而起的邻里纠纷与亲情危机,通过柔性司法的方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庭前,彰显了司法在社会治理中的柔性智慧和人文关怀。文水法院将继续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以耐心、细心、暖心化解矛盾,修复社会关系,为构建和谐邻里、和睦家庭,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持续注入司法力量。
责编:穆沛方
来源:南庄人民法庭
编辑:任智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