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21日报道 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10月17日刊登题为《“榴莲外交”的兴起》的文章,作者是格洛丽亚·迪基。文章摘编如下:
榴莲,一种口碑两极分化的水果,常因浓烈的气味和奶油般的口感在西方遭人诟病,却在东南亚地区长期备受推崇。近年来,它才作为美食新宠风靡中国。如今,中国每年消费的榴莲超过150万吨。而这些榴莲几乎全部从中国的东南亚邻国进口。
随着中国人对榴莲的需求日益增长,榴莲作为文化与政治间“桥梁”的吸引力也随之上升。过去,所有输华的新鲜榴莲均来自泰国——该国四分之三的榴莲产量用于出口。如今,泰国仍是中国最大的榴莲贸易伙伴,对华榴莲年出口额约40亿美元,但随着新兴供应国加入,其市场份额正迅速下滑。过去4年间,中国政府在东南亚地区签署了一系列榴莲进口协议,这场价值数以十亿美元计的“魅力攻势”被部分国际问题专家称为“榴莲外交”。
今年8月,中国迎来首批柬埔寨新鲜榴莲。此前,中国已与印尼达成协议,开始从该国进口冷冻榴莲。近期,印尼还推出一项种植园发展计划,以扩大榴莲产量。马来西亚自2019年起便向中国出口冷冻榴莲,并于2024年开启新鲜榴莲对华出口业务。2023年,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访华推动农业合作后,菲律宾与中方达成新鲜榴莲出口协议。2022年,越南开始对华出口榴莲,如今已成为中国第二大榴莲供应国,去年出口额近30亿美元。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南亚系助理教授谢侃侃称:“榴莲贸易能反映当前领导层的决策方向以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变化。”
谢侃侃表示,传统上中国与柬埔寨、老挝、缅甸这几国关系更为密切(老挝和缅甸目前也希望对华出口榴莲,但尚未获得出口许可)。而因历史问题与南海争端,越南长期处于这一趋势之外,菲律宾对华关系同样受此影响。但中国正越来越多地借助榴莲贸易协议改善与这些国家的关系。今年夏季,中国邀请菲律宾、越南以及其他东盟成员国,共同出席了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中国-东盟榴莲美食节。
中美之间的竞争态势,或许是中国榴莲进口量激增的原因之一。美国总统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政策,重组全球贸易格局并退出多个国际组织。这为中国扩大伙伴关系创造了空间。而对榴莲的共同喜爱,正是中国切入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谢侃侃表示:“中国正努力塑造‘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并积极与众多东南亚国家开展合作。”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全球食品研究所讲师萨姆·查普尔-索科尔表示,以美食触动政治“味蕾”并非新鲜事。他认为此类活动属于“美食外交”的范畴,这种外交形式可追溯至数千年前。他解释道:“试想两个远古部落会晤时,他们总是围坐在篝火旁交谈,而火光摇曳处总少不了食物。”
几个世纪以来,这种外交形式不断演进,还出现了国宴与特色佳肴呈现等场景。19世纪,名厨安托南·卡雷姆曾随法国代表团参与外交谈判,并将自己创作的菜肴以政要的名字命名。近几十年来,东南亚国家在运用美食影响力方面尤为娴熟。查普尔-索科尔指出,泰国餐厅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并非偶然,而是泰国政府刻意推行的战略。(编译/邬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