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网报道,当地时间10月13日,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在福克斯商业频道的镜头前收起了往日的嚣张气焰。他明确表示,特朗普宣称11月1日对华加征的100%关税“不一定会发生”,中美沟通渠道已重新开放,未来几周将有更多会谈。这番表态距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不过数日,而在此之前,美国总统、副总统、贸易代表已相继释放类似信号,美国政府集体“降温”的姿态引来了全球关注。
让白宫态度急转弯的直接原因藏在股市K线里。特朗普放出加税狠话当天,美国三大股指集体重挫,特斯拉、亚马逊等七大科技巨头市值一夜之间蒸发约5.5万亿人民币。更让五角大楼坐不住的是中国10月9日亮出的反制牌——稀土管控新规。这份直指美国军工命脉的政策刚一发布,美国国防情报公司戈维尼就出具了一份焦虑的报告:中国稀土管制将影响美军所有军种的武器生产,涉及1000多个武器系统、超2万个零部件。
![]()
贝森特的喊话里藏着美方的算盘,取消100%关税的前提条件说得很明白:中方不许升级稀土出口管制。这个要求听起来更像一种自我安慰,要知道美国军工企业1000多个使用镓、锗、锑的武器系统中,87%的供应链依赖中国供应商。美国本土并非没有稀土矿,芒廷帕斯矿开采的稀土却有超过80%要运到中国精炼,核心原因就是中国掌握着全球90%以上的稀土分离技术专利,徐光宪院士的“回流串级萃取工艺”能把稀土纯度做到99.99%,这种技术优势美国短期内根本无法复制。
美方此时服软实在算不得意外,毕竟他们的强硬政策早已埋下反噬的种子。9月马德里经贸会谈结束后,短短20天里美国就密集出台一系列限制措施:把多家中国实体列入管制清单,通过穿透性规则牵连中方数千家企业,执意落地对华海事、造船业301措施。中国商务部10月12日公开的这些案例,戳破了美方所谓“寻求对话”的伪装。更讽刺的是,贝森特一边抱怨中国稀土政策“具有挑衅性”,一边把责任甩给往届政府,称他们没能从战略角度看待稀土问题,这种说辞连美国国内舆论都难以说服。
![]()
国际舆论早已看穿美方的窘境。《纽约时报》直言,这种前后矛盾的表态暴露了特朗普团队内部的拉锯战,想对华强硬又怕经济扛不住。美国咨询机构欧亚集团中国区总监王丹的分析更直接,加征100%关税就是虚张声势,根本难以执行,美方想要的不过是让中国支付“入场费”的协议,而非彻底脱钩。高盛的预测更直白,中美大概率会撤回激进政策,5月达成的关税休战期限可能进一步延长,甚至无限期延长。
中国的立场始终没有动摇。10月14日商务部发言人再次重申,稀土管制是依据法律法规的正当做法,不是禁止出口,符合规定的申请会一如既往许可,而且事前已通过双边机制向美方通报。这话里的潜台词很清晰:规则我们守,但想让中国放弃核心利益绝无可能。同日中国开始对美国船舶收缴特别港务费,用对等反制回应美方打压,这种精准打击的思路比简单加税更让美方难受。
![]()
所谓的“缓和时机”,本质上是美国在自身利益受损后的被动选择,而非真心寻求平等对话。美股暴跌、军工供应链告急、企业信心受挫,这些都是美方自己制造的麻烦。贝森特口中“保持良好的双方关系”,更像自说自话——一边要谈一边捅刀子,从来不是与中国相处的正确方式。
真正的缓和需要美方拿出诚意,停止泛化国家安全、滥用出口管制的霸道行径。中国早已把态度摆得明明白白: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但谈判桌前从来没有只许一方提要求的道理,想取消关税又不想放弃打压,这种如意算盘注定落空。稀土这张牌的效力,恰恰说明在全球供应链深度绑定的今天,霸权手段早已行不通。美方要是真懂“缓和”二字,就该先停下破坏会谈的手,否则再多次喊话也只是徒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