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郑丽文提访问大陆后,民进党提出限制条件,郭正亮一句话亮了

0
分享至

台湾政坛这几天,郑丽文刚刚拿下国民党主席宝座,另一边,民进党立刻紧张地丢出限制条件,像是怕她一脚就踢破两岸之间这层“政治窗户纸”。



而郭正亮那句意味深长的话,更是点破了整场戏的底色:这次访问不但是一次试探和对未来路线的触碰,也象征着话语权的争夺,预示着新的一场博弈开始了。

从“软”到底,郑丽文上台打破沉闷

朱立伦任内,党内人心散、选民支持度低,很多人觉得蓝营已经变成“温吞水”,对民进党说不出个“不”字。选民等着它硬起来,它却连个姿态都拿不出来。连岛内媒体都不客气地形容中国国民党“软弱、没力气、搞不清方向”。



就在大家以为蓝营要彻底沉下去了,郑丽文横空出世。她的胜选,直接打了朱立伦那一套“温和路线”的脸。她不靠妥协,她靠的是战斗姿态。就像她自己说的,要让中国国民党重新变成“有骨气、有立场”的政党。选票证明了这不是她一个人的想法,基层党员愿意给她机会,是因为他们已经受够了退让。

而郑丽文上台第一件事,就是亮出三张牌:讲“九二共识”、认“中华民族”、推“赴陆交流”。这三件事,在当前岛内政治氛围下,不啻于一记重拳。她不是在喊口号,是重新把中国国民党的两岸路线锚定在一个清晰的基石上。她不怕碰硬话题,她要的是让中国国民党有自己的底线和主张。



这背后,其实是一次党内路线的全面转向。从过去的“不敢说、不能说”,到现在的“我就说、你听着”,郑丽文的策略就是要打破那种“民进党说两岸不能动,中国国民党就乖乖躺平”的逻辑。她想的是清楚的:先整合党内,把蓝营的两岸路线捋顺,再往外走,争民心、抢话语权。

民进党怕的不是访问,是话语权被打破

郑丽文说要去大陆走一趟,民进党立马急了。钟佳滨话都没等热,就跳出来先设条件:“不能代表台湾签协议。”这话听上去有点像提前打预防针,实则暴露的,是民进党内心的焦虑。



他们怕的,不是郑丽文见了谁、说了啥。他们怕的是,一旦国民党与大陆恢复了交流,台湾老百姓会听到不一样的声音,看到不一样的两岸互动。民进党这么多年靠着“抗中保台”的话术维稳选票,如果另一套叙事进来了,他们这套就不灵了。

再说得直白点,民进党很清楚,过去靠“去中国化”教育、靠媒体封闭式管理,构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信息茧房”。可一旦有政党打破这个封闭系统,从大陆带回不同的交流成果,不管是经贸、文化还是青年互动,老百姓就会开始比较、开始质疑,民进党的“封锁策略”就会崩。



而这事最尴尬的地方在于,民进党又不能公开反对两岸交流,因为那会显得太极端。所以只好用“不得签协议”这种技术性条件,来装出一种“我不是反对交流,我是怕你乱代表”的姿态。这压根不是制度问题,是选票焦虑。

这种焦虑不止是眼前的事。民进党已经在为2026、2028选战做盘算。郑丽文的路线,如果赢得民意支持,民进党就得换盘打法。而他们现在显然还没准备好。与其说民进党是在防范一次访问,不如说是在预防一次舆论逆转。

郭正亮点破:郑丽文的牌,藏着战略智慧

就在各路人马你来我往的时候,郭正亮一句话,把这场政治较量拉到了更深的层次。他说,郑丽文并没有直接讲“统一”,而是强调“中华民族”共同体和“民族复兴”的大叙事。这不是回避问题,这是精明地选了一个最大公约数。



在岛内政治环境下,“统一”两个字太敏感,轻易就会被标签化。但“中华民族”这个词,不仅模糊、包容,还具备文化情感基础。它不像“统一”那样带有强烈政治指向,而是更多地调动身份认同、历史情感。

这背后,其实是郑丽文在做一场“去政治化包装”的路线重塑。她不是要去挑衅民意,而是要找一个能让不同派系都点头的共识点。深蓝听了觉得顺耳,本土派也不至于排斥,这样她才能在党内推动改革不被掣肘。

从民调来看,这招确实打在点上。长期调查显示,岛内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比例超过六成,远比认同“统一”的比例高。这说明,郑丽文选择“中华民族”作为出发点,不仅能让国民党内部更团结,也能在民众中争到更多理解。



而“民族复兴”这四个字,与大陆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自然形成呼应。这不是附和,而是顺势而为。她把两岸之间的对话,从“政治统一”拉到“文化认同”的层面,为未来打开了一个更宽、更软的通道。这比硬碰硬来得有效,也更难被民进党用“反中”话术简单堵住。

说到底,民进党设限可以挡住一次访问,却挡不住一个大方向的形成。而这个方向,恰恰是目前台湾社会最缺的一种声音:理性、开放、以文化为桥的两岸互动方式。

从郑丽文当选,到民进党设限,再到郭正亮的点评,这场看似普通的政治交锋,实则翻开了台湾两岸政策新篇章的第一页。一边是国民党试图脱胎换骨,找回清晰主张;另一边是民进党守着旧叙事,焦虑地设防。



但谁能主导未来,最终不靠口号,还是得看民意。郑丽文用“中华民族”作为开场,既踩准历史节奏,也稳住了岛内情绪。这种柔中带刚的策略,不是一时的“新鲜”,而是对局势的深度判断。

民进党或许还能继续设限,但挡得了人,挡不住心。如果中国国民党真能靠这条路线走出实效,两岸关系的风向,也许就要变天了。

信息来源:是否担心赴大陆交流被贴标签,甚至被“法办”?郑丽文霸气回应——海峡导报2025-10-21 09:36:0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回京历史梦 incentive-icons
回京历史梦
山巅俯瞰兴衰史
4999文章数 161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