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网)
转自:安徽网
乡村人居环境是群众幸福感的“直观标尺”。近年来,长丰县岗集镇始终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党建办实事、党员践初心”的重要载体,以“党组织领航、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模式,破解环境整治中的“老大难”问题,让乡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切实提升群众居住舒适度与获得感。
![]()
党员带头当先锋,掀起整治 “热潮”
“要想环境变,党员先示范”,这是岗集镇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核心思路。镇党委第一时间成立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专班,由镇党委书记牵头抓总,每月召开专题推进会,梳理问题清单、明确整改时限,将全镇19个村(社区)精细划分为156个整治网格,800余名党员主动认领“责任网格”,身穿红马甲、佩戴红袖章亮身份、作表率。今年9月。大窑村党员率先拆除自家院外30余平方米的违建棚屋,不仅清理了占道多年的“堵点”,更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周边村民“怕吃亏、不愿拆”的顾虑;大窑村还形成“10号清洁日”的惯例,党员干部每月10日主动带头拿起扫帚、铁锹,清理村道两侧杂草、捡拾路边垃圾,不少村民看到后主动加入,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甚至自发组建“村民志愿队”,负责自家房前屋后的日常清扫。2025年以来,全镇党员带头清理卫生死角350处,清运各类生活垃圾、建筑垃圾2万余吨,修补破损路面500余平方米。
设施补短惠民生,擦亮乡村 “底色”
“路灯不亮晚上不敢出门”“想锻炼没地方去”“雨天污水漫路难走”—— 针对群众反映的基础设施短板,岗集镇通过向上争取项目、整合涉农资金等方式,筹集资金约500 万元,靶向解决民生“痛点”,让环境改善不仅“看得见”更“用得上”。在照明提升上,为19个村(社区)逐户排查路灯情况,累计安装新路520盏、维修故障路85盏。大窑村以前部分路段路灯“失明”,改造后全村主干道、村民集中居住点实现路灯全覆盖,每到傍晚路灯亮起,村民们或在路灯下散步聊天,或参与村广场的广场舞活动,夜间文化活动参与率较以往提升近40%;在休闲设施建设上,选址建设 5处村级健身广场,大窑村健身广场不仅配备太空漫步机、扭腰器等12类健身器材,还增设休息长椅、遮阳棚,日均使用人数达80余人次,成了老人锻炼、孩子玩耍的“好去处”;在污水治理上,重点改造集镇及村庄污水管网30公里,四十埠社区此前因管网老化,部分路段雨天污水横流,改造后污水通过管网集中处理,路面干净整洁,周边村民再也不用“绕路走”,甚至在路边种起了花草。
长效管理固成果,守住整治 “成果”
“环境整治不是‘一阵风’,要让干净整洁成为常态”,岗集镇着力构建“党员牵头、群众监督、闭环管理”的长效机制,防止环境问题“反弹回潮”。全镇19个村(社区)均组建“党员巡查队”,由村党支部委员担任队长,队员涵盖党员、村民代表、退役军人等,每月分批次对网格内环境卫生、设施维护情况开展巡查,随身携带“巡查记录本”,发现问题当场记录、拍照留存,并第一时间反馈给村“两委”。为确保问题“件件有回音”,岗集镇建立“问题发现—记录—整改—反馈”闭环机制:能当场解决的,巡查队现场协调处理;需专业力量的,明确责任人员和整改时限,整改完成后及时向群众反馈。大窑村巡查队在排查中发现健身广场部分器材螺丝松动,存在安全隐患,次日一早就联系维修人员上门紧固,还顺带对所有器材进行了全面检查。2025年以来,全镇“党员巡查队”累计发现并整改环境问题180余处,多个村(社区)在县级人居环境考评中稳居前三名。人居环境整治真正变成了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杨玲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