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斯坦人最想去的四个国家,中国居然和美国、加拿大、英国排在一起!
面向技术人才的K4签证还没正式开放呢,当地咨询移民中国的生意先火了。
热度比印度人申请签证还高。
都说中美在竞争,可塔国人偏偏把中国当理想目的地。
这股"润华热"是跟风,还是真有原因?
![]()
先看看塔吉克斯坦的苦盏城。
这地方古时候叫"美好之城",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当地人至今还保留着老名字"苦盏",念旧得很。
为啥这么念旧?因为这里和中国的渊源太深了。
一千多年前,粟特人就是大唐的铁杆盟友。
他们把中国的丝绸瓷器运到中亚,也把中国文化带了回去。
"亲中国"的种子,那时候就种下了。
如今走在苦盏街头,中国痕迹随处可见。
帕米尔高原的公路是中国企业修的。
苦盏城里还有家"老布医馆",其实就是中医院!
当地医师没去过中国,却能用针灸、拔罐治病。
连塔国人都以为这是自家传统医术。
中医在这儿火到什么程度?可见一斑!
![]()
千年情谊是基础,"一带一路"又添了把火。
K4签证代表的发展机会,让历史情结变成现实选择。
光有情怀不够,能抓住的机遇才实在。
要说实际吸引力,"中国梦"在塔国真不是虚的。
他们亲眼看着中国四十年从穷国变强国。
这震撼是实实在在的。
苦盏街头的新车,八成是中国制造。
首都杜尚别的公交出租车,清一色中国宇通。
商场里小到文具奶茶,大到家电家具,全是"中国造"。
中国早就是塔国最大贸易伙伴、最大投资国、最大商品来源地。
硬是把一个"要啥没啥"的国家,变成"要啥有啥"。
这份改变,老百姓都看在眼里。
于是"中文热"自然就火了。
当地人麦克的经历很典型:他在广州读过书,北京住过俩月,现在塔国政府工作。
他说:"学好中文,对接中国生意,找工作都容易!"
塔国人想"润"中国,图的就是搭上发展快车。
改变生活,这个念头谁都能懂!
还有个关键因素常被忽略:苏联情结。
1991年前,苦盏叫"列宁纳巴德",是苏联的"红色之城"。
那时塔国一半预算靠莫斯科补贴,消费品全从苏联运。
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定期疗养,样样不缺。
当年塔国人均GDP比中国还高!
如今呢?塔国成了中亚最穷国之一。
人均GDP才1400美元,贫困人口曾达8%。
苦盏街头堆满廉价伊朗洋葱,不是爱吃,是买不起别的菜!
这种落差下,很多人开始怀念苏联时期的稳定。
而中国,成了他们眼中"像苏联一样靠谱"的选择。
![]()
中国同样是社会主义国家,实力强,还真心实意帮塔国。
建联合反恐中心、搞联合军演,解放军的实力让当地人服气。
塔国国家博物馆里,中国的八一勋章被当作友谊象征供着。
聊俄乌战争时,当地人甚至说:"要是中国出手早结束了!"
但他们也明白中国不轻易干预他国。
这份克制,反而让塔国人更信任。
当历史情感、现实机遇、苏联情结三股力量拧在一起,中国成为塔国移民首选就不奇怪了。
但反过来想:被当作"热门移民国",真就是最高荣誉吗?
全世界的人都在寻找"更好的彼岸"。
塔国人想来中国,部分中国人想去美国,美国人或许又向往别处。
人类追求好日子,就像走不出的莫比乌斯环。
在"此岸"时总盯着"彼岸",真到了"彼岸"又觉得别处更好。
真正的好生活,真的是一本护照、一张签证能决定的吗?
站在苦盏古城墙上看:左边是中国援建的现代城区,右边是千年遗迹。
一个当地人用生硬中文念"举头望明月",他从未去过中国。
那一刻突然明白,苦盏本就是粟特人眼中的"美好之城"。
塔国人向往中国,要的不过是过好日子的期待。
而真正的"好日子",从来不是"抵达某地",而是"内心安定"。
当下的生活,就是最好的彼岸。
每个普通人的选择里,都藏着最真实的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