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要是突然拿到100万,你的生活真的会彻底改变吗,有人可能会说,有了这笔钱就能还清房贷、辞掉不喜欢的工作,甚至创业当老板。
但现实中,不少人拿到意外之财后,短短几年就又回到了之前的生活状态——钱花光了,工作没了,甚至比之前更焦虑,为什么同样数额的钱,对不同人的影响天差地别?
![]()
是运气不够好,还是能力跟不上,其实,真正决定一个人能否长期拥有财富的,不是手里的钱,也不是外在的资源,而是藏在潜意识里的财富导航。
财富导航这个概念,来自一本书,作者曾说只要花5分钟了解一个人对金钱的看法,就能预测对方下半辈子的财务状况,这个导航并非天生,而是由三个关键来源慢慢塑造的,它们渗透在生活的细节里,影响着你对待钱的每一个选择。
![]()
比如模仿对象的影响,小时候我们学说话学走路都靠模仿,对金钱的认知也是如此,如果父母每次发薪后,都会先存一部分再规划消费,孩子长大后大概率会养成先储蓄后支出的习惯。
反之,若父母总是月光,甚至靠借贷生活,孩子也容易形成钱够花就行的观念,童年或成长中与钱相关的特殊经历,会像刻章一样印在潜意识里。
![]()
比如有人小时候想买喜欢的玩具,妈妈总说我没钱,找你爸爸要,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男人有钱,女人没钱的认知,长大后既不想主动赚钱,也不愿管理钱。
还有人小时候因为家里缺钱,不得不放弃心仪的兴趣班,成年后即便有了能力,也会习惯性地不敢花钱,甚至刻意拒绝高薪工作,担心有钱会带来麻烦。
![]()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最后都会变成财富导航里的固定指令,左右着你对钱的态度,除此之外是刻板印象的渗透,生活中我们总会听到各种关于金钱的说法。
比如金钱买不到快乐,男人有钱就变坏,有钱人都是靠剥削致富,女孩子不用赚太多钱,嫁个好老公就行,这些话听多了,就会悄悄钻进潜意识,变成你对待金钱的隐形规则。
![]()
比如有人因为相信有钱就等于变坏,明明有机会跳槽到高薪岗位,却因为怕自己变物质而放弃,还有人受钱够花就行的影响,从不主动学习理财,哪怕手里有闲置资金,也只会存进银行,看着通胀慢慢稀释购买力,让你在财富路上不断绕远。
或许你会觉得,财富导航只是抽象的认知,对生活影响不大,但实际上,它会渗透到亲密关系、职业发展等方方面面,甚至决定着你能否抓住财富机会。
![]()
在亲密关系里,财富导航的差异是很多矛盾的根源,为什么古人强调门当户对,本质上不是看家境,而是看两个人对金钱的认知是否在同一频道。
比如一对情侣,男生认为钱要用来投资增值,才能抵御风险,女生坚持钱要存进银行才安全,投资都是骗局,两人看似是对存钱方式有分歧,实则是财富导航的方向完全不同。
![]()
男生的导航指向主动创造财富,女生的导航指向被动守护财富,这种差异如果得不到调和,小到日常消费,大到买房、育儿,都会引发争吵,甚至导致关系破裂。
有统计显示,很多夫妻吵架、离婚的核心原因,表面是钱不够,实际是对钱的看法不一样,在职业发展中,财富导航则决定着你能否抓住机会。
![]()
同样面对一个新机会,比如兼职做销售,收入上不封顶,不同导航的人会做出完全不同的选择:受稳定才是好工作刻板印象影响的人,会觉得销售不稳定,不如拿固定工资踏实,直接拒绝。
而导航指向结果导向的人,会看到多劳多得的可能性,愿意尝试挑战,这两种选择背后,不是能力的差异,而是财富导航的指令不同。
![]()
前者优先规避风险,后者优先抓住机会,久而久之,两种人的收入差距会越来越大:前者靠时间拿酬劳,每月工资固定,收入有明确上限,后者靠结果拿酬劳,收入跟着能力和努力增长,没有天花板。
既然财富导航影响深远,普通人该如何调整它,让它指向财富而非贫穷,其实不需要复杂的技巧,关键是从认知到行动,逐步养成与财富匹配的思维习惯。
![]()
最起码要从想要变富升级为致力于变富,很多人都会说我想有钱,但想和做之间隔着巨大的差距,想要变富分三个层次:最底层的是光想不干,比如看到别人理财赚钱,只会说我也想试试,却从不学习相关知识。
然后是敢于选择,但不够坚持,比如开始尝试兼职,却因为太累,没效果而中途放弃,最后是玩命去干,不留后路,比如为了实现3年存100万的目标,主动学习技能、拓展收入来源,哪怕遇到困难也不轻易放弃。
![]()
除此之外还可以从专注障碍转向专注机会,面对新事物,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有风险吗,万一失败了怎么办,这种先瞄准再开 的思维,很容易错过机会。
而有钱人的思维是先开火再瞄准:先在最短时间里做好基础准备,马上行动,然后在过程中不断调整方向、优化方法。
![]()
比如想做自媒体不用等把拍摄、剪辑都学完美了再开始,可以先拍3条视频试试水,根据观众反馈调整内容,想理财不用等攒够10万块再学,可以从每月100元、买低风险基金开始。
机会从来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如果一个机会没有任何风险,那大概率轮不到你,因为早就被别人抢走了。
![]()
做到了这些,然后就可以从讨厌有钱人转变为欣赏有钱人了,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觉得为富不仁,有钱人的钱都不干净,甚至看到优秀的人有钱,会下意识地挑毛病。
这种仇富心态,本质上是财富导航”里的错误指令:你潜意识里把有钱和坏人划了等号,自然会拼命阻止自己变成讨厌的人,这就像给财富设了一个天花板,再努力也很难突破。
![]()
真正聪明的做法,是看到有钱人身上的闪光点:他们如何发现机会、如何管理时间、如何解决问题,甚至主动向他们学习,这不是攀附,而是价值互换,你可以用自己的优势(比如擅长文案、懂新媒体)为对方提供帮助,同时学习对方的财富思维。
接着从靠时间拿酬劳转向靠结果拿酬劳,大多数人习惯按时间赚钱,比如朝九晚五上班,每月拿固定工资,这种方式的好处是稳定,但缺点是时间有限,收入就有限。
![]()
而富人更擅长靠结果赚钱:比如销售靠业绩拿提成,创业靠项目盈利赚钱,作家靠书籍版税赚钱,对普通人来说,不用马上辞职创业,也能逐步转向结果导向。
比如在本职工作中,主动承担能出成果的项目,靠项目奖金提升收入,或者利用业余时间做边际成本为零的事,比如写原创文章,一次创作可以在多个平台分发,赚多份收益。
![]()
最后从被钱控制变成主动管钱,很多人觉得管钱就是理财,其实理财只是一部分,真正的管钱是合理规划每一笔收入,让钱为你服务。
这里有一个简单好用的方法——六个罐子理财法:把每月收入分成六份,分别放进六个账户,生活必需账户占55%,用来支付房租、饮食、交通等日常开销。
![]()
长期储蓄账户占10%,用来买大件物品,比如冰箱、电脑,攒够钱再买,不提前透支,教育账户占10%,用于自我提升,比如报课程、买书籍,或者孩子的教育支出。
休闲娱乐账户占10%,用来旅游看电影,适当放松,避免因为太省而放弃管钱,财务自由账户占10%,专门用来投资,比如买基金、股票,尽量选择能产生被动收入的产品,一般不要轻易动用。
![]()
贡献账户占5%,用来孝敬父母、捐赠公益,传递善意的同时,也能让你更珍惜手里的钱,当然,具体比例可以根据收入和生活情况调整,比如收入较低时,可适当提高生活必需账户的比例,降低教育或休闲账户的比例。
![]()
关键是从月底才知道钱花在哪,变成月初就规划好钱的用途,真正掌控金钱,看到这里,或许你已经明白:调整财富导航,不是学习怎么快速赚钱,而是培养强者思维。
拥有这种思维,你会更坚定目标,更能扛住压力,更易发现机会,甚至会觉得运气变好了,因为当你的导航指向财富时,你会主动向机会靠近,自然能抓住更多可能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