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夜里正睡得好好的,但是突然脚趾疼痛难忍,发热发肿,甚至出现刀割样的疼痛,浑身大汗淋漓,那么这就是很典型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了。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常会出现在凌晨,导致患者措手不及,甚至会影响到第二天的状态。
![]()
那么,为何痛风经常在半夜出现?
1
糖皮质激素水平下降
日常生活中,肾上腺会分泌糖皮质激素,这类激素可以起到抗病毒、抗过敏、抗炎、抗休克的作用。糖皮质激素能够快速抗炎止痛,经常被用来预防痛风急性的发作。身体所分泌的糖皮质激素是具有着昼夜规律的,凌晨0点到凌晨2点是糖皮质激素分泌的低谷,所以痛风很容易会在夜间发作。
![]()
2
血氧浓度低
很多痛风患者伴随有超重肥胖的情况,还会伴随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换言之就是睡觉的时候出现打呼噜和呼吸暂停的情况,这样很容易会降低血液当中氧气的浓度。为了能够缓解组织缺氧的问题,自身就会开始进行调整,促进核苷酸的代谢,导致身体产生内源性的嘌呤,嘌呤的最终代谢产物就是尿酸,从而导致尿酸水平有所升高。
3
四肢温度低、血尿酸易饱和
日常生活中,若是体温较低、血尿酸持续超过420微摩尔,血液以及组织液酸碱值低于6.0,那么就很容易形成尿酸钠结晶,特别是身体四肢温度低于30℃就会很容易析出尿酸盐结晶。夜里睡觉的时候,人的新陈代谢速度变慢,体温也会下降,四肢的关节温度也会下降,从而导致血尿酸浓度饱和,尿酸盐结晶沉淀,诱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
4
半夜身体缺水,适合尿酸沉淀
痛风的形成是体内血尿酸浓度过高,当超出溶解度时就会析出尿酸钠盐结晶体,沉积在滑膜、关节、关节腔以及软骨等位置。夜里睡觉时,身体内一些水分就会通过呼吸、汗液等方式排出,加上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导致身体处于脱水状态,导致血液浓缩,升高体内的尿酸浓度,从而导致尿酸盐结晶析出且在关节部位堆积,最终导致痛风急性发作。
结语:
为减少痛风的夜间发作,痛风患者白天需远离高脂肪、高糖分、高嘌呤的食物,晚饭后要通过适当运动来消耗身体内过多的热量;对夜里打呼噜的人而言,还需采用侧卧位,若有必要还需佩戴矫正器,平时积极减轻体重来解决睡眠呼吸问题;夜里睡觉时需要盖好被子或是穿着睡衣睡觉;临睡前的半小时到一小时喝150-200ml水,但切记不可饮用过多,避免频繁起夜而影响到睡眠。
伯伦斯
社区智慧康养一站式解决方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