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哮喘作为影响全球 2.6 亿人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每年导致 50 万人死亡,且患病率仍在上升。过去 “千人一药” 的治疗模式早已无法满足需求,因为哮喘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分为T2 高型和 T2 低型两大核心类型,发病机制截然不同。本文从 “为什么同样是哮喘,治疗效果天差地别” 的疑问出发,拆解两种哮喘的免疫密码,详解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疗法、生物制剂等主流方案,以及 CAR-T 细胞等未来疗法,让大家看懂哮喘治疗的 “精准时代” 如何到来。
![]()
一、为什么有的哮喘吸激素有效,有的却越治越重?
“医生,我和邻居都有哮喘,他吸了激素就好转,我怎么越吸越喘?” 这是临床中常见的疑问。在很多人认知里,哮喘就是 “气道发炎”,只要用激素抗炎就行,但现实往往更复杂。
数据显示,全球约 260 million 人受哮喘困扰,核心症状包括喘息、咳嗽、胸闷和气道高反应性,严重时会因黏液堵塞气道导致窒息。但同样是哮喘,有的人和过敏相关,一到花粉季就发作;有的人却和过敏无关,运动或感冒后更容易加重;还有的人对激素治疗完全没反应,频繁进出急诊。
这背后的关键的是: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不同患者的发病机制、炎症类型完全不同。就像同样是发烧,可能是病毒感染也可能是细菌作祟,治疗方向自然不同。如果无视这种差异,盲目使用激素,不仅效果不佳,还可能延误病情。那么,哮喘到底有哪些 “隐藏分型”?各自的发病逻辑又是什么?
二、哮喘的两大 “免疫分型”,原来差别这么大
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已经明确哮喘的核心分型 ——T2 高型哮喘和T2 低型哮喘,两者的免疫机制、症状特点和治疗反应截然不同。
(一)T2 高型哮喘:过敏相关的 “eosinophil 主导型”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占哮喘患者的大多数,尤其在儿童中更为普遍。它的核心是 “T2 型免疫反应亢进”,简单说就是免疫系统对过敏原过度敏感,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当花粉、尘螨等过敏原进入呼吸道,会刺激气道上皮细胞释放 “警报分子”(如 TSLP、IL-33),这些分子会激活树突状细胞,进而诱导 T 细胞分化为 Th2 细胞。Th2 细胞会分泌 IL-4、IL-5、IL-13 等细胞因子,这些 “信号兵” 会带来三个关键问题:一是促进 IgE 抗体产生,让身体对过敏原更敏感;二是招募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到气道,引发炎症和组织损伤;三是刺激气道分泌大量黏液,导致气道堵塞。
这类患者的特点很鲜明:大多和过敏相关,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高,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支气管扩张剂反应较好,但部分重症患者会出现激素抵抗,还可能合并鼻炎、鼻窦炎等并发症。
(二)T2 低型哮喘:激素无效的 “中性粒细胞主导型”
这是更棘手的类型,占比虽低但病情更重,多见于成年人,且对激素治疗不敏感。它的核心是 “非 T2 型炎症”,免疫反应以 Th1、Th17 细胞激活为主。
这类患者的气道炎症不是由过敏引发,而是可能和病毒感染、空气污染、吸烟等因素相关。免疫系统会产生 IL-17、IFN-γ 等细胞因子,这些分子会招募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到气道,导致持续性炎症。患者的特点是:过敏指标(如 IgE)正常,痰液中中性粒细胞增多,频繁急性发作,且常规激素治疗效果差,容易发展为持续性气道阻塞。
此外,还有一种 “少粒细胞型哮喘”,气道中既没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也没有中性粒细胞增多,发病机制可能和代谢异常、线粒体功能障碍相关,目前仍在深入研究中。
下图清晰展示了两种核心分型的免疫机制差异:
![]()
正是这种分型差异,导致了治疗效果的天壤之别。T2 高型哮喘对针对 IgE、IL-5 等靶点的治疗反应良好,而 T2 低型哮喘则需要寻找全新的治疗靶点。
三、解决问题:从 “对症” 到 “对因”,哮喘治疗的三大核心方案
随着分型研究的深入,哮喘治疗已经进入 “精准靶向” 时代。针对不同分型的免疫特点,目前已有成熟的治疗方案,还有不少前沿疗法正在崛起。
(一)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疗法:从根源 “脱敏”,适合过敏相关哮喘
这种疗法简称 AIT,是唯一能改变过敏体质的 “病因治疗”,适合 T2 高型哮喘患者,尤其是明确对尘螨、花粉等过敏原过敏的人。
它的原理很简单:通过长期、反复给患者注射或舌下含服少量过敏原,让免疫系统逐渐 “适应” 过敏原,从 “过度反应” 变为 “平静应对”,最终实现接触过敏原后不发作或症状减轻。
AIT 主要有两种给药方式:一是皮下免疫疗法(SCIT),通过每周皮下注射过敏原,持续数年,长期疗效已得到证实,但需要严格遵循注射方案,且有轻微全身反应风险;二是舌下免疫疗法(SLIT),通过舌下含服药物,更安全、方便,痛苦小,目前已在多个国家临床应用,尘螨相关 SLIT 能显著减少激素使用和急性发作。
AIT 的起效机制很复杂,核心是重塑免疫系统:一方面让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脱敏”,减少过敏反应;另一方面诱导产生调节性 T 细胞和 B 细胞,分泌抗炎细胞因子,同时促进 IgG4、IgA 等 “阻断抗体” 产生,阻止 IgE 介导的过敏反应(见图 2)。研究显示,SLIT 的疗效能持续 5 年以上,真正实现 “长治久安”。
![]()
(二)生物制剂:精准打击炎症靶点,重症哮喘的 “救命药”
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中重度哮喘,生物制剂的出现带来了革命性改变。它们就像 “精准导弹”,专门瞄准哮喘炎症通路中的关键靶点,避免激素带来的全身副作用。
目前已获批的生物制剂主要针对 T2 高型哮喘,部分也开始用于 T2 低型患者,具体如下表所示:
![]()
这些生物制剂的优势在于 “精准”—— 比如针对 IL-5 的药物,专门解决嗜酸性粒细胞过多的问题;度普利尤单抗则能同时阻断 IL-4 和 IL-13,覆盖更广泛的 T2 型炎症。对于 T2 低型哮喘,目前研究发现靶向 TSLP 的泰泽佩鲁单抗也有一定效果,能改善肺功能和减少急性发作。
下图展示了生物制剂的作用靶点和未来 CAR-T 细胞疗法的应用方向:
![]()
(三)未来疗法:CAR-T 细胞治疗,有望实现 “一次治疗,长期缓解”
虽然 AIT 和生物制剂效果显著,但也存在局限:AIT 治疗周期长(数年),生物制剂需要持续给药,停药后病情可能反复。因此,科学家正在研发更长效的治疗方案,CAR-T 细胞疗法就是最具潜力的方向之一。
CAR-T 细胞疗法原本用于治疗癌症,原理是通过基因工程改造患者自身的 T 细胞,让它们具备识别和攻击病变细胞的能力。在哮喘治疗中,研究人员设计了针对 “IL-5 受体阳性嗜酸性粒细胞” 的 CAR-T 细胞,这些改造后的 T 细胞能精准清除引发炎症的嗜酸性粒细胞,同时还能分泌 IL-4 突变体,阻断 IL-4 和 IL-13 的信号通路。
在小鼠实验中,单次输注这种 CAR-T 细胞,就能实现长达 1 年的哮喘缓解,且无需化疗预处理。这意味着未来可能通过一次治疗,就让患者摆脱长期用药的困扰。不过,这项技术目前仍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需要更多临床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已经为重症哮喘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四、总结:哮喘治疗的核心,是 “认清类型,精准用药”
从过去的 “一刀切” 到现在的 “精准分型”,哮喘治疗的进步离不开对免疫机制的深入理解。核心要点可以总结为三点:
第一,哮喘分类型,治疗先 “分型”:T2 高型多和过敏相关,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对激素、生物制剂反应好;T2 低型多为中性粒细胞炎症,激素无效,需针对性靶向治疗。
第二,治疗有层次:轻度过敏相关哮喘可选择 AIT “脱敏”;中重度患者可选用生物制剂精准抗炎;未来 CAR-T 细胞疗法有望实现 “根治”。
第三,切勿盲目用药:如果常规治疗效果不佳,应及时检查过敏指标、炎症细胞计数等,明确分型后再调整方案。
随着医学的发展,哮喘已经从 “无法治愈” 转变为 “可防可治”,甚至未来可能实现 “一次治疗,长期缓解”。对于患者来说,了解自己的哮喘类型,和医生共同制定个性化方案,才是控制病情的关键。
识别微信二维码,添加生物制品圈小编,符合条件者即可加入
生物制品微信群!
请注明:姓名+研究方向!
本公众号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cbplib@163.com),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不本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