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谁还记得中国男篮的辉煌?中国男篮曾多次在奥运赛事上挺进八强,亚锦赛冠军更是基本属于中国的囊中之物。
然而,随着篮球协会副主席信兰成的上位,这一切都变了,直接让男篮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在知晓前因后果后,不少网友调侃“他凭一己之力让中国男篮倒退20年”。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究竟做了什么?
![]()
信兰成的新理念
曾经,中国男篮是能站在奥运赛场上,与世界顶尖强队掰手腕的存在,无论1996年、2004年还是2008年,我们都曾三次闯入世界前八,那是一代球迷心中滚烫的记忆。
可如今呢?别说世界舞台,就连在亚洲赛场,中国男篮也走得步履维艰,甚至一度面临无缘世界杯的风险,这种断崖式的滑落,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
这口锅,不能简单地甩给某一代球员,它的根源,深植于一种特定的体育治理模式。
提起那个时代,一个名字是怎么也绕不开的——信兰成,这位北京体育大学毕业,曾是田径运动员出身的干部,在1997年就首次坐上了篮管中心主任的位置。
![]()
而他真正的“铁腕时代”,始于2009年的再度掌权。
信兰成回归后,核心理念清晰得可怕,一切为国家队服务,成绩至上,为了这个目标,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着当时正处于上升期的CBA联赛,挥起了大刀。
![]()
原本一个赛季多达50场的联赛,被他硬生生削减到了34场,公开的理由冠冕堂皇:为了给国家队腾出更多的集训时间,好去冲击世界大赛,这听起来,似乎是为了集体荣誉,是顾全大局。
但市场的反应是诚实的,比赛场次锐减,联赛的观赏性和完整性大打折扣,赞助商们不是傻子,他们迅速降低了投资意愿,商业化进程戛然而止,整个联赛的吸引力断崖式下跌。
![]()
直接的后果就是,俱乐部收入锐减,连球票都变得不好卖,电视转播也跟着缩水,有些球队甚至因为经营不下去,被迫出售。
联赛,这个本该是篮球运动造血的根基,就这样被当成了国家队的“陪练基地”,随时可以被牺牲。
![]()
更致命的是,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在竞技层面也造成了恶性循环,比赛少了,那些等着上场发光发热的年轻球员,失去了最宝贵的锻炼机会,而当打之年的球员,也因为缺乏高强度比赛的保持,状态起伏不定。
最终,一个被掏空的联赛,又如何能为国家队输送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球员呢?这个看似为国家队好的决策,到头来却釜底抽薪,摧毁了中国篮球发展的土壤
无数人心寒
如果说对联赛的伤害是结构性的,那么对球员个体的消耗,则更令人扼腕叹息,在“一切为国家队服务”的指令下,天才们的个人价值和职业生涯,被严重透支。
王治郅,就是那个时代制度冲突下的第一个悲剧性人物,他作为中国乃至亚洲首位登陆NBA的球员,本该在篮球的最高殿堂开创一番事业,为后辈趟出一条路来。
![]()
然而,篮协的命令式管理很快就找上了他,频繁的强制性征召,不仅包括亚锦赛这样的大赛,甚至连一些商业热身赛都不放过。
王治郅希望留在NBA,在夏天更好地融入球队,提升自己,这与篮协的“命令”产生了剧烈冲突,结果大家也知道了,篮协的处理方式简单粗暴:直接宣布将王治郅开除出国家队。
![]()
这一记重锤,不仅砸断了王治郅的NBA生涯,更像是一种“杀鸡儆猴”的宣告,让所有球员都明白,听话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当王治郅几年后辗转回国,他的竞技状态和篮球江湖的地位,早已被姚明、易建联等人超越,一个本有机会成为世界级球星的天才,就这样在他的黄金年龄,被制度的枷锁困住了。
![]()
即便是后来成为中国篮球标志性人物的姚明,也无法摆脱被过度消耗的命运,作为绝对核心,他几乎是在连轴转。
NBA赛季结束,本该是他养伤和恢复的关键期,但他却不得不一次次应召回国,他被要求参加各种比赛,其中不乏一些水平不高、意义不大的热身赛。
![]()
常年的疲劳作战,让他的身体像一根被绷得过紧的橡皮筋,伤病不断累积,最终,那次致命的脚踝应力性骨折,让姚明在31岁的当打之年,就不得不宣布退役。
还有一个细节,那个曾在美国接受青训、被寄予厚望的陈江华,同样被紧急从美国召回,结果呢?在重要的比赛里,他总共就获得了15分钟的上场时间,这种对球员个人发展的漠视,让无数人心寒。
![]()
铁腕下的行政色彩
一个体系的僵化,远比一两个决策的失误更可怕,在信兰成主导的那个时期,过度的行政干预,让整个中国篮球体系丧失了自我调节和发展的能力。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国家队主教练位置上的“走马灯”。
![]()
短短四年,中国男篮换了四任主教练,从尤纳斯到郭士强,再到邓华德,最后是扬纳基斯,每一任主帅的战术理念都不同,球员们刚刚适应一种打法,帅位就又变了。
这种频繁的换帅,表面上看是成绩不佳问责主教练,实际上却是管理者缺乏专业耐心、推卸责任的表现。
![]()
球队无法形成稳定、延续的战术体系,球员们在场上无所适从,这直接导致了国家队成绩的不升反降,2013年亚锦赛输给中华台北队,就是最耻辱的注脚。
而在联赛管理上,更是充满了浓厚的行政化色彩,当时的CBA,与其说是个职业联盟,不如说更像一个“事业单位”。
![]()
俱乐部想签哪个外援,想引进哪个内援,甚至有时候教练在场上的战术布置,都可能需要上报审批,受到高层干预。
这种“一言堂”式的管理,完全扼杀了职业体育应有的市场自主性和创新活力,篮球的发展规律被行政指令所取代,整个系统变得僵化而缺乏生命力。
![]()
更严重的问题,出在青训上,信兰成主张国家队集中培养人才,搞自己的青训。
这种模式,一方面打击了地方俱乐部投入青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国家队“圈养”出来的年轻球员,又因为联赛被削弱而缺乏足够的高水平比赛历练。
![]()
最终的结果就是,当姚明、王治郅、易建联这一代黄金球员逐渐老去或退役后,中国篮球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后备力量的枯竭,让曾经的亚洲霸主,陷入了漫长的低谷。
回过头看,外界评价信兰成“以一己之力让男篮倒退二十年”,或许有些偏激,但并非全无道理。
![]()
他所代表的那种集权式、命令式的体育治理模式,通过牺牲联赛的商业根基、透支球员的职业生命、固化整个篮球体系的运作,共同导致了中国篮球“失去的二十年”。
这当然不完全是信兰成一个人的问题,更是一个时代体育发展思路的偏差,那种为了短期政绩,不惜牺牲长期发展规律的做法,最终带来了双输的局面。
![]()
所幸,历史的车轮总在向前,后来接任篮协主席的姚明,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让CBA进行公司化运营,重建青训体系,尊重市场和篮球本身的规律,这些努力,正是在为过去“失去的二十年”艰难补课。
结语
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中国体育的改革,核心就在于摆脱行政指令的路径依赖,篮球是圆的,但发展的道路,不能再走回头路了。
![]()
信息来源:
1.《信兰成,诚难信!》2013年08月10日07:05来源:广州日报
![]()
2.《信兰成真实档案和他背后的国家体委改革二十年》界面新闻2017年02月13日 09:04
![]()
3.《媒体爆篮管中心主任易主 信兰成风格保守无成绩》来源:环球网-2013-01/2214:31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