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学习经营管理」可快速关注
带团队最累的不是自己多干活,而是下属像“算盘珠子”——不拨不动,问一句答一句,没交代的事绝不多做。其实下属主动性差,未必是态度问题,往往是上级的管理“漏了环节”。想改变这种局面,不用靠说教或施压,关键要补好3个核心管理能力。
![]()
1. 先补“目标对齐能力
”:别只给“任务”,要给“意义”
下属“不愿动”,很多时候是不知道“为什么做”。你以为交代清楚“周五前交报告”就够了,他却觉得“这报告做了也没人看”,自然敷衍了事。
真正的目标对齐,是让下属看到“自己的活和大方向的关系”,具体可以分3步:
拆解目标时“连上线”:比如分配市场调研任务时,别说“下周三给我”,而是说“这个调研数据会用来定下个月的主推产品,你找到的用户痛点,直接影响咱们部门30%的业绩目标”;
明确价值时“说到点”:告诉下属“这件事能帮你积累XX领域的经验,下次部门汇报我会让你主讲,这对后续晋升是重要背书”;
过程中“常挂钩”:比如每周同步进度时,提一句“你上周整理的客户反馈,已经帮产品部调整了2个功能,用户好评率涨了5%”,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有即时价值。
当下属知道“做这件事对团队、对自己都有用”,不用你推,他也会主动想办法做好。
![]()
2. 再补“授权赋能能力 ”:别只“要结果”,要给“空间”
有些上级总说“下属不靠谱,不如我自己来”,结果自己忙到加班,下属却越来越被动——因为你没给过他“试错和思考的空间”,他习惯了“等你安排细节”。
授权不是“把活丢出去”,而是“给框架、教方法、担责任”,核心要避开2个坑:
别做“细节管控狂”:比如让下属写方案,不用规定“标题用几号字、第一段写什么”,而是告诉他“方案要覆盖3个核心问题:用户需求、成本预算、落地时间,你先按自己的思路写,初稿出来我们一起改”;
别当“甩锅型上级”:当下属没做好时,先别急着指责“你怎么这点事都办不好”,而是帮他复盘“这次卡在哪个环节?是信息没找全,还是方法不对?下次我们可以先一起列个执行清单”。
下属的主动性,是“被信任”练出来的。你给他10%的思考空间,他可能会还你20%的惊喜;你什么都替他想,他就只会等着你的下一步指令。
![]()
3. 最后补“反馈激励能力 ”:别只“挑错”,要“抓亮点”
很多上级觉得“下属做好是本分,做错才要管”,结果下属做对了没反馈,做错了被批评——时间久了,他就会想“反正多做多错,不如少做少错”,自然不愿主动。
有效的反馈,要“及时、具体、有引导”,关键在2个动作:
正向反馈“夸到细节”:下属主动优化了报表格式,别说“做得不错”,而是说“你这次把数据按部门分类,还加了同比对比,我看的时候省了半小时,下次可以把这个方法分享给团队其他人”;
改进反馈“给方案”:下属提交的报告有漏洞,别说“这报告不行,重写”,而是说“报告里用户增长数据没标来源,可能会影响说服力,你可以去后台导出近3个月的原始数据补上,有不清楚的地方随时问我”。
下属的主动性就像“小火苗”,你多给一点肯定,它就会烧得旺一点;你总用批评浇冷水,它早晚会灭。
其实下属“推一下动一下”,本质是上级的“管理链条”断了——要么没让他看清价值,要么没给他试错空间,要么没让他获得成就感。
与其抱怨下属“不主动”,不如先从这3个能力练起:把目标讲透、把权力给够、把反馈做细。当你学会“用管理激活人”,不用再催、再盯,下属自然会主动往前走。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
⊙编辑:学习经营管理(微信号:MBA160)
如果您喜欢此篇文章,记得发到给好朋友哦!分享智慧,好运常伴您!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