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
10月2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山东实践。山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副主任罗军表示,近年来,山东持续推进城市民族工作“红石榴”品牌建设,创新开展“爱在山东”融居、融情、融魂行动,不断促进各民族在齐鲁大地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
统筹资源配置,增进“空间互嵌”。支持各地在棚户区改造、易地搬迁、拆迁安置等工作中,注重对各民族融居生活进行提前规划、合理引导,鼓励各族群众相互融居。实施主题公园建设行动,在城市社区及周边打造红石榴主题公园、广场354处,不断拓展各族群众日常交流互动的空间载体。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在花科子山打造红石榴主题公园,将风景宜人的自然风光与丰富醇厚的共同体意识融为一体,满足了周边居民休闲娱乐、追求更高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深化宣传教育,增进“文化互嵌”。每年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期间,重点面向少数民族务工群体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增强各族群众语言沟通能力。发挥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作用,为各族群众提供场景式、沉浸式的实践体验。定期举办综合性民族体育赛事、文创作品征集、民族团结故事竞讲等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
聚焦共同富裕,增进“经济互嵌”。建立完善县、街道、社区三级服务管理体系,在全省打造“红石榴”社区632个、学校577所、企业196个,重点面向来鲁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就业创业、教育医疗、住房租赁、语言学习、技能培训等方面指导和服务,提升各族群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支持社区搭建创业平台、共富工坊,发展直播带货、社区电商等新兴业态,鼓励各民族群众联合创业、共事兴业,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构建治理体系,增进“社会互嵌”。充分发挥政务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服务机构作用,因地制宜设立“红石榴”驿站、窗口和“三交”服务站等功能阵地,配备熟悉民族政策工作人员,吸纳各民族居民参与业主委员会、居民议事会和志愿服务组织,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开展“手拉手”“一家亲”和长桌宴等联谊活动,跨民族友谊、婚姻、家庭等成为常态。
密切沟通联络,增进“心理互嵌”。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利用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相互尊重、增进共识。支持各地成立民族团结进步相关社会组织,发挥“红石榴”公益岗作用,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情感沙龙等活动,建立互助结对和定期走访制度,及时掌握工作、学习、生活状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感、认同感、归属感。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