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的战略资源博弈里面,稀土是成为了中美科技竞争的一个关键战场了。
2025年,中国商务部实施了稀土精准的管制措施,让美国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困境中。
这一个局面的形成,正是美国数十年来一系列的战略失误的一个必然结果。
![]()
英媒直击美国稀土困局
英国《金融时报》在近日的深度报道中是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在稀土领域正在陷入了"战略妄想"中。
这个报道还披露了从19年开始,中国的稀土产业就因为环保的成本上升,产业政策失误而逐步的衰退了。
![]()
加州的芒廷帕斯矿虽然曾经是在冷战时期是占据了全球70%的市场份额,却在2002年是被迫关闭了。
可是让英美感到不可思议的就是美国在1995年竟然批准了中资财团收购了通用汽车旗下的稀土磁铁公司Magnequench。
这家公司是位于印第安纳州的公司,是美国的最后一家,能够批量生产高性能钕铁硼磁体的企业。
![]()
根据收购协议,该工厂在美国仅仅是继续运营了5年时间,就在2003年把全部的设备跟生产线转移到了中国天津。
数据揭示的战略失衡
中国海关总署2025年的最新数据是显示9月份中国的稀土进口量仅仅只有6865吨,同比是大幅度的下降了35.6%。
![]()
这一个数字背后是中国的1系统产业链的精准调控,与此同时,1~9月份,中国的稀土累计出口是48356吨,仍然保持着有的一个增长。这也显示出了中国正在优化稀土出口的结构。
英国《金融时报》的调查显示,中国目前是控制着全球80%的一个稀土供应链,在对半导体性能影响更大的一个重稀土领域,控制的水平是甚至超过了99%。
这些数据也是让美国在谈判桌上处于极其被动的一个地位当中。
![]()
美国的三次重大战略失误
英国媒体在报道中是详细的分析了美国在稀土领域的三大致命性的错误。
第一次是在1980年到2000年期间,美国因为环保成本压力和全球采购的战略误判,放任了本土稀土产业的衰落。
![]()
第二次是在2010年中国对日本的稀土禁运以后,美国又匆忙的重建了稀土产业,但是在中国开放供应以后,再次又被冲垮了。
第三次则是特朗普提前泄露了对华战略的底牌,让中国获得了宝贵的战备时间。
![]()
地缘政治博弈的新态势
根据英国媒体的报道,中国在2025年实施了稀土新规是非常具有针对性的,其中0.1%的比例和14纳米请以下的逻辑两条新规中,直接是赋予了中国对全球的半导体产业链的一个否决权,这一精准的打击让美国是措手不及。
![]()
英国媒体是注意到了中国在4月份实施了首轮的稀土管制以后,又在9月底推出了更加严格的一个措施。
这一种阶梯式的收紧策略,被分析师是认为是一种精心设计的压力测试。
![]()
未来博弈的关键看点
英国的观察家是认为当前的稀土博弈已经是超越了简单的贸易上的争端了,成为了中美综合国力的一个试金石。
美国虽然是通过了《国防授权法》和《通胀削减法案》试图重建稀土的产业链,但是业内人士是估计美国想要建立完整的稀土供应链,至少是需要15年的时间和1200亿美元的投入。
![]()
更加值得注意的就是中国这一次仅仅是统一放宽稀土出口6个月的时间,显示出了在样布背后仍然是留有充分的谈判筹码的。
这一种短期的安排也是凸显了中美之间是还没有建立起稳固的互信基础。
![]()
结语
英国《金融时报》的深度报道也是揭示了美国在稀土战略上的系统性失误。
从产业转移到政策的短视,从技术外流再到战略的误判,美国的每一个决策都在为今天的困境埋下伏笔。
在这场围绕着工业血液的教练中,资源主权跟技术自主的辩证关系正在被重新的定义了。
![]()
那么你认为美国是否还能在稀土领域扭转他们的局势呢?对于这件事情你有什么看法?
信息参考来源:英国《金融时报》、中国海关总署、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白皮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