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紫云公路管理段以“预防为主、安全至上”为养护理念,全方位筑牢公路通行根基,守护公众出行安全,成功破解了一系列长期存在的通行瓶颈。
日常养护“微手术”:于细微处固本强基
道路的长久健康,源于每一处无微不至的呵护。紫云段恪守“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原则,将日常养护做实做细。
疏通“血管”,根治水患。针对雨季排水难题,对既有边沟进行全面清淤,并在积水频发路段新增边沟390余米;同时,完成38处涵洞进出口修复加固,更换319块破损盖板,确保排水系统“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
精准“疗伤”,提升路感。对路面坑槽、裂缝等病害实施精准修补,累计完成沥青路面挖补5763余平方米、灌缝贴缝2800余米,全面提升行车体验感。
清晰“标识”,筑牢防线。对标志标线、护栏等安全设施开展定期“体检”,更换模糊标牌76块,修复受损护栏276米,重新施划标线7465余平方米,确保每一块标志都清晰醒目,每一道防护都坚实可靠。
专项工程“强攻坚”:于关键点激活动能
聚焦路面品质、安全防护与灾害防控三大关键领域,紫云段通过一系列专项工程,实现了道路通行能力的“质”的飞跃。
路面改造,直击痛点。对网裂、沉陷等严重病害路段,实施公路路面改造3.5公里,采用“水稳冷再生+沥青重铺”先进工艺,使路面平整度显著提升,优良路率稳定在95%以上。
交安提升,精细入微。开展53公里交安设施精细化提升工程,通过更换标志、施划标线、护栏外展、增设混凝土护栏及完善平交口等综合措施,构筑起更坚固的安全防线。
灾害治理,未雨绸缪。在G354线K1604+400滑坡点,采用“构建抗滑移挡墙+完善排水系统”双管齐下的治理方案,彻底解决了该路段常年因山体滑坡导致的交通梗阻问题。在G354“紫乐”路段,秉持“早发现、早预防”理念,完成山体卸载15处、增设挡墙15处,并对四个地质灾害风险点完成了勘察设计,为道路安全筑起“防护屏障。”
科技赋能“提效能”:于创新中守护畅行
紫云段积极推动养护模式从“人防”到“技防”的智慧升级。在G354线K1636+800滑坡处,引入“智能感知报警系统”,在滑坡关键点位布设5台智能化监测设备,实时数据通过无线传输同步至后端监测平台。同时,在道路两侧200米范围内,设置2组声光报警装置,与监测平台实现联动,当监测设备检测到山体位移量超过预警阈值时,系统会立即触发警报,路边的报警装置会亮起红色警示灯,并发出‘前方危险,请注意’的语音提示,即时向过往车辆、周边村民、养护人员推送短信预警。通过倾角位移监测设备与声光报警系统联动,实现从“人工巡查”到“科技值守”的历史性跨越,为周边群众与过往车辆筑起一道“无形的安全网。”
从边沟清淤的“分毫之功”到路面改造的“全局之策”,从人工巡查的“脚步丈量”到数字监管的“智慧赋能”,2025年,紫云公路管理段以全方位的布局和精细化的举措,让辖区的每一条道路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劲的交通支撑。(谢金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