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及湖北省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创新监管方式的部署要求,有效破解自然资源监管中的现实难题,武汉东湖高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突破传统监管,积极探索技术赋能监管的新路径,聚焦无人机低空应用,持续拓展巡检场景,构建起低空“巡-测-查”一体化的智慧监管新范式。
技术筑基:织密空地协同智能巡检网络
2023年起,东湖高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将11个无人机场站网格化部署于花山、豹澥、九峰等9个街道,全面接入“城市智眼”政务监管系统,开启自然资源领域低空监管新实践。
![]()
据悉,无人机场搭配M3D无人机,有效覆盖周围半径5公里,覆盖面积可达50多平方公里,可实现“一键起飞”全自动化作业,单日可完成8至10架次飞行任务,同步采集全景影像、正射影像及倾斜三维模型等多元数据,采集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50%以上,彻底改变了“人人去现场,事事去现场”的传统模式,实现重点区域“无接触”精准巡查。
![]()
“通过飞控平台预设巡航路线,既能实现常态化巡航,又可针对重点项目精准作业。”东湖高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系统已完成330次项目全景影像拍摄、252次实景三维模型采集,为区域自然资源监管提供高效、精准的数据支撑。
治理升级:构建全周期闭环监管机制
针对传统监管中“覆盖窄、响应慢、成本高”的痛点,东湖高新区建立无人机周期性巡查制度,实现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精准监管。
![]()
在放线节点,重点核验项目是否提前动工、施工现场是否达到“三通一平”标准,同步排查地下室擅自施工、正负零施工违规等问题;进入验线阶段,依托实景三维模型精准核查建筑位置及平面尺寸,严防建筑物主体施工位移;标准层施工时,系统自动比对建筑退让距离、建筑间距、建筑四至边界及层高数据,确保与规划审批指标一致;封顶层节点则通过三维模型开展高程测量,全面核验建筑高度、外立面材质色彩及屋顶形式的合规性。
![]()
据介绍,无人机在巡查中发现问题,系统会按照问题类型分类处置:提醒类问题在3个工作日内推送至建设单位,明确规划审批标准及具体整改要求;预警类问题在核查确认后5个工作日内反馈至管理部门,形成了“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跟踪整改-复核结果”全流程管理。这一模式推动监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从源头上遏制新增违建,推动监察模式迭代升级。
![]()
应用拓展:赋能资源保护与集约利用
无人机场的应用价值已从工程建设监管延伸至自然资源保护全领域。在耕地保护中,系统累计获取超200平方公里高清正射影像,为全域耕地动态监测、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筑牢数据根基;在土地利用监管中,完成未开工工地现场取证288次、闲置土地预警巡查199次、变更图斑调查取证298次,实现土地利用现状“实时感知、动态管控”。
从传统人工巡查的“脚步丈量”,到无人机低空作业的“天眼俯瞰”,东湖高新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过技术创新将自然资源监管精度提升至新高度,为武汉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东湖科学城的生动注脚,为超大城市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制度先行、技术支撑、闭环落地”的可复制经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