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司机难,租赁公司也不容易。10月之前,大批网约车司机合约到期退租,10月之后,很多司机赚不到钱,宁愿不要押金也要把车子退掉。
面对司机退租潮,租赁公司库存压力陡增。广州、成都、重庆的网约车租赁市场远不如往年同期火爆,停车场里积压的车辆越来越多,即便是大型租赁公司也快招架不住这一波冲击。
![]()
为吸引司机,租金价格战在全国蔓延,租赁公司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吸引司机加入。在广州,一位犹豫是否要跑网约车的司机透露,他本想租一台炫580,月租价格从3500元一路被砍到2650元,而他觉得还有进一步压价的空间。
![]()
武汉的租车市场更是惨烈,e5车型月租已降到了1800元,不少司机认为还有下降空间。
![]()
就算是这么低的价格,也很难打动司机们。当前,网约车运价持续低迷,新手司机也开始精打细算:扣除租金、电费、保养等成本后,每天跑车10小时可能仅剩微薄收入。无论租赁公司客服如何电话推销,司机们都不愿轻易"上套"。淡季租车,已成租赁公司面临的最大难题。
![]()
运价低迷不仅影响司机收入,也制约着租赁公司的租金定价能力。为摆脱对外部渠道中介的依赖,不少公司转向自营模式,组建自有销售团队,这一策略在暑期和春节后的旺季确实见效,自营团队能够有效消化公司库存。
但自营模式的局限性在淡季暴露无遗,当市场需求萎缩,自营团队推动销售的能力大幅减弱,公司不得不重新依赖外部渠道和中介。但是许多公司在旺季时不愿将车辆交给渠道中介,淡季时却希望中介快速帮忙清库存,这种"用时亲近,不用时疏远"的合作方式,也让租赁公司与渠道之间难以建立稳定的伙伴关系。
佛山某渠道表示,有的资产公司做了这么多年,却根本没有真正理解网约车行业本质,这个行业归根结底是关于"分钱"的艺术——如何在平台、租赁公司、司机、渠道中介等各方之间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
网约车生态链条上有众多参与者,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如果租赁公司只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把渠道只当成备胎或棋子,旺季的时候把渠道晾在一边,淡季的时候却指望他们出来救急,这种短视行为注定难以持久,难以在波动市场中建立稳定的业务网络。
![]()
已经有一些明智的租赁公司开始调整策略,与渠道中介建立常年稳定的合作关系,而非单纯的"用则召之,不用则弃"。就目前的市场而言,保持适度的车辆库存、建立弹性合作机制,比盲目扩张更重要。
网约车行业已从野蛮生长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租赁公司需要重新审视自己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与各方建立可持续的合作关系。只有找到利益分配的平衡点,才能在行业波动中行稳致远。
未来的竞争不再是单一的价格战,而是生态系统的竞争。那些能够构建健康行业生态、实现多方共赢的企业,才能真正穿越周期,成为最后的赢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