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特高压技术”美日俄全失败,中国突破核心科技,还定下世界标准

0
分享至

当我们在东部城市家中轻松打开电灯,驾驶新能源汽车穿梭在街头,或是乘坐高铁奔赴远方时。

很少有人会想到,驱动这一切的电力可能来自数千公里外西部戈壁的风能、高原的太阳能或是峡谷的水能。



而将这些清洁能源跨越山河送到我们身边的,正是被称为“电力高铁”的特高压输电技术。

这项如今被视作中国“大国重器”的核心科技,曾让美国、日本、俄罗斯等科技强国纷纷折戟。



最终由中国攻克难关,不仅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特高压网络,更主导制定该领域的国际标准。

那么,这项改变中国能源格局的技术,其终极意义究竟何在?



能源困局催生的刚需

中国的能源分布一直存在着鲜明的“先天不均”。

西部和北部拥有全国80%以上的风能、90%的太阳能以及76%的煤炭。

西南地区集中了80%的水能资源,而70%以上的电力消费却集中在工业发达、人口密集的中东部地区。



这种“西多东少”的格局,长期以来都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在特高压技术出现之前,中国主要依靠“运煤到东部发电”的模式满足电力需求。

每年铁路新增运力的70%以上都要用于煤炭运输。



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每逢用电高峰期就容易出现运力不足导致的供电紧张。

更给东部城市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当年困扰全国的雾霾问题,就与大量燃煤电厂的存在密切相关。



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双碳”目标的推进,中国迫切需要开发西部丰富的可再生能源。

但这些清洁能源大多分布在偏远地区。

如果无法实现高效远距离输送,只能“就地闲置”,新能源开发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解决能源分布与消费的时空错配,成为中国必须攻克的难题。

而特高压技术,正是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



对于地域辽阔、同样存在能源分布不均问题的美国、俄罗斯以及资源有限的日本来说。

特高压技术也曾是他们的研究方向。



然而,据行业分析。

美国在绝缘体技术上遭遇瓶颈,研制的陶瓷绝缘体重量高达7000吨,根本无法实际安装。

日本和俄罗斯的特高压项目也因技术不成熟、成本失控等问题相继失败。

最终,这些国家都未能突破特高压技术的核心难关,只能放弃大规模推进的计划。



中国的突围之路

面对国外的失败案例和国内的诸多质疑,中国的科研团队和国家决策层没有退缩。

2000年,为了推动西部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

提出在云南、贵州建设千万千瓦级水电并输送到广东的目标。



但当时的常规输电技术根本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一条500千伏交流线路最多只能输送120万千瓦电力。

要实现千万千瓦级的输送,需要建设大量线路,不仅成本高昂,还会造成巨大的能源损耗。



因此,研发更高电压等级的特高压技术,成为唯一的出路。

2005年,国家电网启动特高压输电建设可行性研究,随即遭遇了铺天盖地的反对声音:

有人担忧特高压线路会成为战争中的薄弱环节,遭遇石墨炸弹攻击就可能导致全国大范围停电。



也有谣言称特高压产生的电磁场会危害人体健康。

更有不少人抱着“外国人搞不成,中国人也不行”的陈旧观念,认为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中国根本造不出来。



为了攻克这些难题,国家电网组织了几十家科研机构、高校和200多家制造企业联合攻关。

历时多年攻克了310项关键技术。



其中,被称为特高压直流输电“CPU”的6英寸晶闸管,当时在国内外均无成熟先例。

中国科研团队从零开始,最终成功研发出通流能力达6000安培的晶闸管,实现了技术上的突破。



2006年,发展特高压技术被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2009年1月,中国第一条特高压输电工程,山西长治至湖北荆门的1000千伏交流线路正式投运。

标志着中国在特高压技术领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



此后,更多特高压项目加速落地,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

哈密-重庆特高压工程等相继建成,逐渐织就了一张覆盖全国的“电力大动脉”。



不止是输电,更是发展底气

如今,特高压技术的价值早已超越了“输送电力”本身。

成为中国推动能源转型、保障能源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这也正是其终极意义所在。



从环境效益来看,特高压线路将西部的清洁能源源源不断输送到东部,有效替代当地燃煤发电。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PM2.5平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16.3%,国民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近7个月。



曾经被雾霾笼罩的北京,如今已基本停止燃煤发电,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这背后离不开特高压输送的清洁电力的贡献。



能源安全方面,特高压网络构建了“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水火互济、风光互补”的能源配置格局。

使得中国电网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没有发生过大面积停电事故的特大电网。



即使某个地区出现电力短缺或能源生产波动。

通过特高压线路的跨区域调配,也能快速实现供需平衡,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对于经济发展而言,特高压不仅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更支撑了新能源汽车、高速铁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



如今中国一半的新车都是新能源汽车,3万多英里的高速铁路全部依靠电力驱动。

这些都离不开特高压提供的稳定、廉价电力保障。



同时,特高压技术的输出也成为中国“走出去”的重要名片。

中国国家电网承建了巴西的特高压直流项目,将中国标准和中国技术带到了全球舞台。



更重要的是,中国通过在特高压领域的持续深耕,掌握了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800千伏直流、1000千伏交流的特高压标准由中国制定,并被国际电联采纳为国际标准。







现在,美国的电力工程师们甚至开始流行学习中文。

因为要了解最先进的特高压技术,就必须研读中国制定的标准和技术文献。



对比之下,美国等西方国家在特高压领域的发展举步维艰。

美国曾计划建设“谷物带快线”特高压项目,仅800英里的线路却因土地所有者和党派的反对而被迫搁浅。



而类似规模的项目在中国早已建成投运。

这背后,不仅是技术上的差距,更是国家战略规划能力和执行力的差异。

中国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将特高压纳入国家长远规划,统筹各方资源推进项目建设。



这是分散的市场机制和党派博弈难以实现的。

从被质疑“不可能”到成为世界标杆。

中国特高压技术的发展历程,是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生动缩影。



这项技术的终极意义,不仅在于解决了中国的能源困局。

更在于它证明了中国有能力攻克世界级的技术难题,有能力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如今,中国已建成特高压线路超过5万公里,足以绕地球赤道一圈多。

未来还将规划建设更多特高压通道,支撑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消纳。



随着特高压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推广。

我们将迎来更清洁的环境、更稳定的电力供应,以及更可持续的发展前景。

那些曾经在特高压领域失败的国家,如今只能眼睁睁看着中国在这一领域持续领跑。



而对于中国来说,特高压的成功只是一个开始。

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我们还将不断突破,创造更多属于中国的奇迹。

为国家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重庆一通缉犯逃亡缅甸多年,当上警界精英,娶警花买豪车人生开挂

重庆一通缉犯逃亡缅甸多年,当上警界精英,娶警花买豪车人生开挂

历来都很现实
2024-11-13 03:40:18
央视主持人郑丽:我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就是为普通丈夫生下孩子

央视主持人郑丽:我这辈子最正确的决定,就是为普通丈夫生下孩子

手工制作阿歼
2025-11-15 07:08:59
出轨嫖娼,奢侈消费!网友直呼被“做局”

出轨嫖娼,奢侈消费!网友直呼被“做局”

陆弃
2025-11-14 14:21:48
阿姨这身打扮显瘦又减龄,真的很有品味

阿姨这身打扮显瘦又减龄,真的很有品味

牛弹琴123456
2025-11-14 20:11:47
什么事是你交了男朋友才知道的?网友:鼻子大的真的大还厉害

什么事是你交了男朋友才知道的?网友:鼻子大的真的大还厉害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1-12 00:05:08
王思聪榨干21岁女友!携懒懒喂鹿!不忘买成人用品,表情心事重重

王思聪榨干21岁女友!携懒懒喂鹿!不忘买成人用品,表情心事重重

八星人
2025-11-12 13:58:57
无敌全胜!世界第1基本出线!世界杯夺冠热门一夜刷爆纪录

无敌全胜!世界第1基本出线!世界杯夺冠热门一夜刷爆纪录

乌龙球OwnGoal
2025-11-16 05:31:30
3-1,世界第75逆转世界第47,39岁哲科破门,20岁新星飙世界波

3-1,世界第75逆转世界第47,39岁哲科破门,20岁新星飙世界波

侧身凌空斩
2025-11-16 05:48:50
见完美方后,郑丽文送两岸一句话,岛内民调变天,大陆要拔7钉子

见完美方后,郑丽文送两岸一句话,岛内民调变天,大陆要拔7钉子

南宫一二
2025-11-15 15:44:19
顾不上“中国威胁”了,美军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打赢这一仗

顾不上“中国威胁”了,美军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打赢这一仗

空天时代视频
2025-11-15 19:33:13
人类“最惨”的一年是哪一年?公元536年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人类“最惨”的一年是哪一年?公元536年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辉辉历史记
2025-11-05 08:51:15
江苏一校花,168cm身高清丽出尘,貌美如花,绝世佳人不过如此

江苏一校花,168cm身高清丽出尘,貌美如花,绝世佳人不过如此

TVB的四小花
2025-11-16 04:03:53
人民日报:唱衰香港的滥调可休矣!

人民日报:唱衰香港的滥调可休矣!

上观新闻
2025-11-15 06:57:02
历史学家吴晗,十年期间含冤离世,为何却难让众人同情?

历史学家吴晗,十年期间含冤离世,为何却难让众人同情?

花开无田
2025-11-13 23:58:53
勇士送湖人大礼!东契奇的首冠要来了吗?詹姆斯有望打爵士复出

勇士送湖人大礼!东契奇的首冠要来了吗?詹姆斯有望打爵士复出

小路看球
2025-11-15 16:22:11
罕见大举买入!巴菲特,最新持仓曝光!

罕见大举买入!巴菲特,最新持仓曝光!

证券时报e公司
2025-11-15 22:28:40
新娘婚礼现场被曝劈腿表姐夫 ,HPV 病史炸出超乱私生活…

新娘婚礼现场被曝劈腿表姐夫 ,HPV 病史炸出超乱私生活…

浪花妈妈
2025-11-15 23:51:16
8.5个亿的人民币说舍弃就舍弃了?神舟二十号飞船为何被弃用

8.5个亿的人民币说舍弃就舍弃了?神舟二十号飞船为何被弃用

元爸体育
2025-11-16 06:58:17
钱再多有什么用?57岁李克勤家丑曝光!一个败家子毁了全家

钱再多有什么用?57岁李克勤家丑曝光!一个败家子毁了全家

林轻吟
2025-11-14 09:20:39
杭州女子买小米SU7后巨后悔,网友:订金给他,保命要紧

杭州女子买小米SU7后巨后悔,网友:订金给他,保命要紧

热点菌本君
2025-11-15 16:02:03
2025-11-16 08:11:00
不似少年游 incentive-icons
不似少年游
于群峰之上,更觉长风浩荡
1745文章数 15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头条要闻

作价14亿元 宝能深圳160套房产遭中信信托挂牌处置

头条要闻

作价14亿元 宝能深圳160套房产遭中信信托挂牌处置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健康
手机
游戏
教育
时尚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手机要闻

全球首发出圈实况拼图!OPPO Reno15系列下周登场

解说杯:打野远胜前职业,GBS战胜RHPA,晋级决赛

教育要闻

对巴黎公社历史有深入研究的数学家、作家、著名大学教授逝世,享年71岁

有品味的中年女人,穿衣都有4个共同点,看看你掌握了几个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