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9日,乌克兰战争打到了第1334天。俄军从9月4日前后开始的秋季攻势,在这个周末已经基本结束。轮战上来的新部队,则开始发力。为了防备俄军渐次展开的冬季攻势,影响到即将在两周后召开的美俄峰会,基辅已经下令前线的乌军至少在半个月之内,不要丢掉任何大城市。于是,纵观这一天的战局变化,就有如下三点,非常值得关注了:
第一点,基辅严令乌军死守波克罗夫斯克半个月。10月19日,在俄乌两军混战的波克罗夫斯克北部,俄中部集群的突击分队,强行攻入了距离多布罗波列市近郊的新顿巴斯村,并在该村东部巩固住了阵地。
由于该村距离多布罗波列主城区仅4.5公里,因此,为了确保多布罗波列这个乌军补给中心式的军事要塞的安全,乌军已经调集重炮火力来攻击俄军的突击部队。也就是说,这个周末,随着俄军轮战上来的新部队开始发力,乌军在波克罗夫斯克的形势愈发危急:俄军在城南拿下丘尼希诺村、在城北突入新顿巴斯村之后,现在,俄军还在城东基本上切断了波克罗夫斯克乌军与米尔诺格勒乌军之间的联系。以至于泽连斯基总统,已经严令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将军,要不惜一切代价,在两周后举行的美俄布达佩斯峰会之前,也就是半个月之内,确保乌军绝对不能失守波克罗夫斯克。
瑟尔斯基将军本就因为用兵冷血,在乌军内部素有“屠夫”将军之称,这次有了基辅的严令,巴赫穆特绞肉机之战的场景,恐怕要在波克罗夫斯克再现了。只不过,现在俄乌两军的无人机部队,比巴赫穆特战役时,更加强大了,双方的战况也将更加惨烈了。
第二点,俄军攻占扎波罗热方向重镇波尔塔夫卡。10月19日,俄国防部宣布,俄东部集群的部队,已经攻占扎波罗热东部的军事要塞波尔塔夫卡镇。早在10月10日,俄东部集群第5集团军第57摩步旅的部队,就突入了该镇东部地区,并开始清剿其周边扬丘尔河右岸的地区。但是,由于乌军在该镇构筑了面积超过12平方公里的防御区,而且,扬丘尔河还是穿镇而过,俄军想要攻下镇子西部的地区,就必须要强渡扬丘尔河,所以,经过九天的激战之后,俄军才在宽达5公里的河段上,同时在多处强渡扬丘尔河,才最终将乌军赶出这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完全占领了该镇近五百幢建筑物。
这一点非常值得关注,主要是因为:波尔塔夫卡是古里亚波列市的外围防线核心,而古里亚波列市与奥列霍夫市为核心的南部防线,则是乌军拱卫扎波罗热市的主要防线,现在,俄军拿下波尔塔夫卡镇,等于是在抄掉扎波罗热南部防线的后路,直接威胁了扎波罗热市本身的安全。
第三点,乌军情局长不愿在实战中遭遇被许多人视为“过时”的中国军事装备。10月19日,乌军情局长布达诺夫将军有关中国军事装备的意见,引起了乌战各方的关注。在基辅经济论坛上,主持人向布达诺夫将军提问,是否像很多人一样,认为中国阅兵展示的军事装备已过时。
布达诺夫将军却表示:中国阅兵展示的所有装备都相当先进,但愿乌军不要在实战中遭遇这些装备。因为,结果不会好。此外,他还明确表示,强烈反对乌克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结成斯拉夫联盟,因为这很可能导致针对欧洲的战争,而美欧洲现在也在尽全力阻止这三个斯拉夫民族的联合。
前线乌军将士在长达两千多公里的战线,玩命抵抗俄军的全线进攻之际,大后方又毫无例外地传来了令他们非常郁闷的消息:两个月了,基辅没有从欧盟得到钱了。所以,为了给乌军争取更多的装备,泽连斯基下周要再次会晤欧洲领导人,讨论欧洲出资为乌军购买美国武器事宜。
这个夏天,尽管欧洲援乌的口号喊得那叫一个山响,但乌军实际上从欧盟得到的军援较之以前,却在明显减少。由于可供基辅调配的资源肉眼可见地在减少,乌克兰各大战区也开始抢资源。例如,赫尔松行政长官就明确表示,俄军已经占领赫尔松市位于第聂伯河左岸的工业区,而且,第聂伯河一些小岛上的住宅也被俄军占领了,因此,俄军已经开打赫尔松战役了。
其实,苏罗维金将军指挥俄军在2022年秋季退出赫尔松及第聂伯河右岸地区之后,当地的战线基本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最多也就河中几个小岛的归属权发生了变化。所以,赫尔松的行政长官现在强调俄军已经开打赫尔松战役,显然意在为本地区从基辅争来更多的兵力和装备。要知道,乌军现在能够打得这么顽强,最强大的信念支撑就是:他们在保卫整个欧洲的和平,整个欧洲是他们的大后方,打得不顺的情况下,他们可以撤往欧洲!然而,欧洲现在连掏钱买他们玩命的钱却都不愿意了,这如何让前线的乌军将士们有必胜的信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