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韩国军队穿什么样的盔甲?还是那句话,今天我们研究战国时代的甲胄,理论上只能靠想象。当然了,想象也是要有的根据的。有哪些根据呢?首先就是战国时代的各种遗址出土的实物,永远不能绕过的一个就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的数千件秦代的各类士卒、将官还包括战马的陶俑。因为这可以说是距离战国时代最近的有关战国甲胄的文物,除了秦始皇陵兵马俑还有其陪葬坑之内出土的大量的石质甲片,当然了,石头盔甲是不能上战场的,这很明显就是为了陪葬所专门制作的“模型”。
![]()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秦始皇陵兵马俑。
可以这么说,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目前出土的规模最大的种类最丰富的战国时代的武备遗存:不仅包括兵马俑身上的皮甲形制,还包括战车以及相当数量的青铜兵器。可问题在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理论上来说只能反映秦国一家。那其他几国呢?
![]()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兵器。
燕下都遗址出土过燕国军队所使用的铁头盔,为全包式铁片札盔,和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的石胄形制相似又不完全相同。
![]()
山东省博物馆收藏的汉代青铜器。
除了以上两处比较直观的遗存之外还有近半个世纪以来湖北地区发现的春秋时代的墓葬出土的皮质甲胄,比如曾侯乙墓所出土的皮质甲胄,还有战国时代的九连墩楚墓出土的皮质甲胄。但是这些实物的问题在于有些是春秋时代的,而有些很明显级别过高,理论上无法直观反映楚军的普遍情况。
![]()
秦代青铜剑。
除了这些实物之外,还有一类文物可以有限地反应战国时代盔甲,那就是各类小型陶俑,以汉代为主。因为西汉早期距离战国时代也不过30余年的时间,其武备必然有一定的延续性,而我们可以看到今天如同杨家湾西汉兵马俑这样的汉代兵马俑实物,其穿戴和盔甲形制和秦始皇陵兵马俑大相迥异,就可得知,汉军作为灭秦诸侯联军以及秦军残部的“集大成者”其盔甲形制不仅带着一丝秦国的特征,同样也间接地反映了一些其他六国盔甲的特点,当然了,六国和秦国也就是战国七雄的武备之间本身就有一定的相似度。
![]()
汉代兵马俑。
![]()
春秋时代的的晋国青铜器。
最后一种实物,在理论上可能和战国甲胄没什么太大关系,这就是西汉时代的铁甲出土实物,比如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出土的盔甲,广州西汉南越王陵出土的铁甲,内蒙古呼和浩特十二家子古城出土的西汉铁甲。这些时代相对来说都是比较晚的,距离战国时代已经近一个世纪了,之所以把这些出土实物也作为例子列出来,就是因为咱们今天要说的战国时代的韩国是唯一一个被人承认其军队大规模装备铁甲的。
![]()
秦代和汉代的青铜武器。
史记苏秦列传中记载苏秦对韩宣惠王说“韩北有巩、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商阪之塞,东有宛、穰、洧水,南有陉山,地方九百馀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彊弓劲弩皆从韩出。谿子、少府时力、距来者,皆射六百步之外。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韩卒之剑戟皆出於冥山、棠谿、墨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革抉簠芮,无不毕具。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蹠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夫以韩之劲与大王之贤,乃西面事秦,交臂而服,羞社稷而为天下笑,无大於此者矣。是故原大王孰计之”。
![]()
战国青铜矛头。
虽然说这些话从战国策士们的嘴里讲出来就使得可信度低了三分,毕竟这里苏秦是要给韩王鼓劲壮胆,自然要把韩王的军队夸赞一番,但是从苏秦的话我们不难看出韩国拥有质量相当高的铁矿资源,而韩国军队也大量使用铁制武器。同时韩军士卒的主要装备为“坚甲”“劲弩”以及“利剑”。毕竟讲好话给人家鼓劲壮胆,那也是要有一定的根据的,而事实上在当事人的眼中,韩国的军队在七国之中也并非弱旅,战国策韩策一中记载秦韩浊泽之战,探讨韩国为何败于秦国之时曾经如此评论道“韩氏之兵非削弱也,民非蒙愚也,兵为秦禽,智为楚笑,过听于陈侦,失计于韩明也”这里明确说“韩氏之兵非削弱也”。
![]()
楚国黄金货币。
从战国时代到秦国一统天下再到汉王朝兴起,军队的盔甲大体上的形制其实是没有什么太大变化的,士兵可能会拥有一副身甲,也就是保护躯干的护甲,以及保护上臂的披膊,当然了,战国时代也有将胳膊全部保护起来的披膊,不过以目前的考古发现来看,这很可能是战车驭手专用的重甲,至于头盔,战国七雄各家的军队的装备率未必能达到百分之百。
![]()
青铜矛头。
而这些盔甲的材质呢?首先肯定是有大量的皮甲,上面所说的韩军士卒的“坚甲”也有可能是皮甲,毕竟上了大漆的皮甲防御力夸张点说其不逊于铁甲。而目前明确提及有铁甲装备的战国时代的军队便是中山国的军队,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记载中山国的军队抵抗赵国军队“赵氏攻中山。中山之人多力者曰吾丘鴧,衣铁甲操铁杖以战,而所击无不碎,所冲无不陷,以车投车,以人投人也。几至将所而后死”中山国军队中的勇士身穿着铁甲,手持大铁棍猛击赵国士兵,甚至摧毁赵军的战车。可见,战国时代确实存在铁质甲衣。
![]()
青铜矛头。
而这种铁质甲衣的形制我们似乎也只能参考汉代出土的铁制铠甲。而汉代铁甲的形制大同小异,但是其甲片却不尽相同,其主要有如同竹简一般的长条形状的铁甲片以及形制较小的,形状偏圆润的铁甲片,方形铁甲片的直角被巧妙地去除掉了,同时装饰以不同颜色的穿甲绳,穿甲绳的材质也不相同,有的为皮质,有的为丝质,有的则是麻绳,小甲片为主的甲衣等级较高。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的高级军吏俑身穿的精美的甲胄中露出小甲片的那一部分很明显也是铁质结构,因为皮甲的甲片没有必要做得太小。
![]()
青铜剑。
而像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十二家子古城出土的西汉甲衣的甲片则是以宽大的长方形甲片为主,很明显这种形制更有利于实战。而西汉甲胄还发展出了一个战国铁甲可能没有的结构那就是筒袖,这能够将士兵的胳膊保护得更好。
![]()
青铜剑。
当然了没有任何形制的盔甲是凭空出现的,筒袖这一结构的原型也很有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诸侯国高等级漆皮甲披膊的改进版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