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提到新疆,首先想到的多半是那里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荟萃的异域风情。但如果我们把它放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纵观中国的历代王朝,能有效控制新疆的王朝都很强盛,反之则外患不断。可见新疆在中国的演化发展中起了相当重要作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及亚欧大陆中部,总面积达166万平方公里,差不多占中国领土面积的六分之一。古时候这里被称为西域,它和今天中亚的几个斯坦国加在一块,还构成个大中亚的概念。所以今天我们就放大视野,以这个大中亚的西域为起点,来说说新疆的故事。
在近代以前,大中亚一直都是东西方的贸易通道。同时,由于特殊的地理特征,这里在历史上形成了很多自由城邦。这些城邦彼此之间互不统属,强大的帝国也没法直接统治它们,而只能间接统治,于是城邦生活受到政治的压力会比较小。同时这里处于东西方交通上的中间点,自然也就成为了交通和贸易的枢纽。
宽松的生活环境加上贸易带来的巨大财富,让这里能融合出较高水平的文明。东西方的文明随着贸易传到西域,在此融合发展,在合适的时候,又会反过来再传向东西方,改变东西方的文化和历史,这就是西域独特的催化剂作用。
西域能成为这个催化剂,是因为它独特的地理结构。从地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境内的天山,以及起源天山、向西流入咸海的锡尔河形成了一条南北分界线。这条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定居区。
![]()
西域地图
这里定居区的水资源很匮乏,只能形成一些分散的小规模绿洲,与中原大面积的农耕区没法比,因此财富总量很小(但人均财富很大)。这种破碎的地理环境就导致北方的游牧者征服了南方绿洲地区,却搞不到足够的钱,于是就依然会出现周期性的继承危机,所以,在西域就没什么长寿的帝国,再强悍的帝国,最多维持个几十年也就完了。同时,因为这些绿洲的规模都不大,彼此之间又都被大漠戈壁所隔开。所以,也没有哪个绿洲有足够的力量,能够征服并持续地统治其他绿洲。
这些要素集合在一起,就导致西域的绿洲地区一直以来都是由外来者统治的,要么是北边的游牧帝国,要么是来自远方的其他庞大帝国,比如东边的中国、西边的波斯之类的。
但对远方的大帝国来说,统治西域有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就是成本太高了。所以,它们对西域都是采用间接统治的方式,也就是说,外交、国防由帝国掌控,其他的一切都由绿洲地区自理,这就形成了西域的城邦属性。而这种自由城邦的属性,是最容易催生贸易和文化的繁荣的。
因为西域繁荣的贸易,当地民族就形成了强大的商业能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商人就是粟特人,这里我们以粟特人为标本来看看千年前的那些胡商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纵横捭阖的。
我国对粟特人最早的记载出现在东汉末年,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粟特人虽然致力于长途贸易,但绝不是那种笑眯眯见人就拱手、和气生财的生意人,反而他们是做为一个武力集团出现在我们的史书中的,公元227年,吴蜀联合伐魏,刘禅下的战前动员诏书就有关于他们的记载(凉州诸国王各谴月支、康居胡候支富、康植等20余人诣受节度,大军北出,便欲率将兵马,奋戈前驱)。
蜀汉与曹魏开战,粟特人愿意帮蜀汉,说明可能粟特人在蜀汉有很大的经济利益。如果按照这个推论,那么成都平原与西域之间的沟通,可能很早开始就很频繁。而就在80多年后的公元313年,一位住在金城(兰州)的粟特商人,给他远在中亚撒马尔罕的商业伙伴写是信里说,“酒泉、敦煌和武威的几位伙伴都还平安,但中原状况非常糟糕,晋朝最后一位皇帝从首都洛阳逃走,遍地饥荒,宫殿被烧,城市被毁。洛阳已经不是昔日的洛阳,邺城也已经不是昨日的邺城!”虽然这封信没能送达目的地,而是被埋在敦煌以西的长城烽燧中,但从这封信来看,当时的粟特商人已经建立起了一个覆盖面相当广阔的信息网络。
到了唐朝,粟特人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大唐武德充沛,在边疆尤其是西域不断开疆拓土,发生战争的地方都远离帝国中心,这样前方军队的后勤物流就很不方便。做为一个商业民族,粟特人在从东亚到西亚的各种走廊地带沿线都有自己的聚居点,作为货物和信息的传递网络。这些聚居点正好就形成一个完整的物流网络,再配以粟特商人高效的商业能力,唐政府就把军队的后勤工作外包给了粟特人。因此,大唐开疆万里,背后是离不开粟特人对粮草给养的输送保障的。
![]()
粟特网络
做为一个商业族群,粟特人自己没能形成强大帝国,却因为穿行于欧亚大陆各大帝国,而具备了不受局限的宏大视野,进而能进行一种关乎全局的战略谋划,于是各个帝国或者势力集团经常会以粟特人充当谋士、使臣。反过来,这些帝国和势力集团也成为粟特人落实自己战略谋划的载体。因此,粟特人所构建的不仅是个商业网络,更有基于整体战略谋划而形成的外交网络。
早在北魏分裂时,有个定居酒泉多年的粟特人安氏家族,族人就分别服务于两国。其中一位在东魏,推动高欢与草原霸主柔然和亲;另一位在西魏,推动宇文泰与阿尔泰山旁的突厥结盟。到了唐朝,大唐、波斯、阿拉伯帝国的宫廷中更是充斥着粟特人的身影,而且粟特人的势力还不只在宫廷,在各级地方势力也有。以唐朝为例,在安史之乱前十个边镇的部队,有一大半实际控制权掌握在粟特人手上,后来发动叛乱的安禄山就是平卢、幽州和河东三镇的节度使——他也是粟特人。
粟特人就是这样凭借他遍布欧亚的贸易网络,以西域为根据地在各大帝国间纵横捭阖,撼动了整个欧亚大陆的历史秩序。最后再说一个跟宗教相关的小故事,金庸先生《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信奉的明教,也叫拜火教或者祆教,它也是粟特人带到中国来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