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说这人啊,走着走着就把老伙计给落下了。牛拉犁、马拉车,哪个不是累死累活为咱人类拼了一辈子?可时代一转脸,谁也没打招呼,有的进了村口的老照片,有的还在田里晃悠。你猜到底是牛先被淘汰,还是马先靠边站?
![]()
要搞明白谁先退出历史主舞台,得先说清楚“淘汰”是啥意思,这儿说的不是彻底消失,而是不再作为主要劳动力被大规模使用。牛和马在农耕文明里都是顶梁柱,但干的活不一样。
牛力气大、耐力强,适合拉犁、碾场、驮重物,尤其在水田里稳当得很;马跑得快、爆发力足,更适合运输、打仗、驿传。中国自古有“牛耕于野,马驰于道”的说法。看用途就知道,它们的命运从一开始就不在一个赛道上。
![]()
按理说,农业是立国之本,牛该更稳当些?可现实偏偏反着来。20世纪初,中国农村平均每户还养着半头牛以上,可到了50年代末,拖拉机开始进村,牛的数量就开始往下掉。但这还不是关键转折。真正让牛的地位被动摇的,其实是土地制度的变化。
1949年后,集体化运动让个体农户不再单独拥有耕牛,牛成了生产队的公产。管的人多,用的人狠,养的人少,不少地方牛群数量锐减。再加上60年代化肥推广,牲畜粪肥不再是唯一选择,牛的附加价值也缩水了。
![]()
相比之下,马的情况更复杂。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骑兵部队规模一度达到十万人以上,战马是战略资源。建国后,军队机械化进程加快,1955年军马定编大幅压缩,到70年代基本完成摩托化转型,战马彻底退出军事序列。
这一波断崖式下跌,比牛在农业领域的退场来得更早、更彻底。从官方数据看,1952年全国军马存栏约80万匹,到1980年已不足20万。
![]()
而同一时期,耕牛虽也在减少,但因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农民重新有了养牛积极性,数量波动较小。所以说从国家层面的大规模系统性撤出来看,马才是第一个被正式“下岗”的役用动物。
再往深了扒,还得看动力替代的时间线,很多人以为拖拉机一来,牛马立马失业。其实不然。中国第一台国产拖拉机:东方红-54型,是1958年在洛阳第一拖拉机厂下线的。但真正普及到县乡一级,是70年代以后的事了。
![]()
在此之前,农村主要靠人力加畜力。那么问题来了,在机械没到位的空档期,是谁先扛不住的?答案还是马。因为马的饲养成本远高于牛。马吃精料,一天得喂玉米、豆饼,还得饮水充足;牛能啃秸秆、吃草,粗饲料就能过活。在粮食紧张的年代,养马是奢侈的事。
1961年国家出台《关于压缩非农业人口和精简城镇粮食供应的指示》,明确提出减少非必要牲畜饲养,首当其冲的就是城市运输用的骡马车队。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在60年代初就基本取消了马车货运,改由汽车和电车承担。
![]()
而农村的牛耕一直持续到80年代中期,部分地区甚至到90年代仍有使用。农业部《中国畜牧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985年全国役用牛存栏仍超过6000万头,而役用马驴合计不足1000万头。
这说明至少在民用领域,牛的生命力比马顽强得多。而且牛还有副产品:牛肉、牛皮、牛骨,在市场经济放开后反而成了商品资源。
![]()
而马在和平年代除了赛马、旅游骑乘,几乎没有工业级用途。内蒙古农业大学一项长期追踪研究指出,1949年至2000年间,中国马的役用功能衰退速度是牛的2.3倍,且恢复能力极弱。
改革开放后,农业机械化加速推进。1995年全国机耕面积占比已达54.2%,到2020年突破70%。这意味着七成以上的耕地不再依赖畜力。可有意思的是,现在一些山区、丘陵地带,比如贵州、云南的部分村落,牛仍在干活。
![]()
为啥?因为拖拉机上不去,小地块也不划算。农业农村部2021年发布的《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报告》提到,中国仍有约18%的耕地处于机械化难以覆盖的区域,这些地方畜力耕作仍是现实选择。
反观马,除了新疆、西藏等地的牧区巡逻或边境执勤偶尔用到军马改良品种,绝大多数已退出生产领域。更明显的对比在文化层面:今天你去东北农村,还能听见老人念叨“那头老黄牛救过全家命”;可要说谁家靠马翻身,故事就少了。
![]()
牛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象征勤恳、奉献,《诗经》里就有“尔牛来思,其耳湿湿”的描写;而马更多与战争、速度关联,一旦脱离军事需求,文化认同也随之淡化。
中国农业博物馆展出的近现代农具中,犁、耙、耖等配套工具大多设计适配牛力,直到90年代仍有新制牛具流通,而马具制作工艺则在70年代基本失传。
![]()
所以回过头看,谁先被淘汰?从国家政策调整、军事用途终结、城市运输退出、存栏量断崖下跌这几个维度综合判断,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先行者”。它不是慢慢退场,而是被系统性地移出核心功能圈。
而牛虽然也面临机械化冲击,但由于饲养成本低、适应性强、副产品价值高,加上地形限制,退场过程缓慢得多。
![]()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