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立冬来了,再忙也要记得:1不洗,2不吃,3不穿,4不动,平安入冬
“北风往复几寒凉,疏木摇空半绿黄。遍野修堤防旱涝,万家晒物作冬藏。”今年的公历11月7日,农历九月十八就迎来冬季里的第一个节气--“立冬节气”了。
立冬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第19个节气,农历十月节令,它的到来,意味着秋天正式结束了,开启了冬天。届时,气温下降加快,偏北风增多, 生气开始闭蓄,自然界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立冬不仅是重要的节气,还是我国古代社会“四十八节”之一,有着很多习俗和讲究。例如,民间立冬当天通常有迎冬、观风向、扫疥、祭祖、饮宴、吃饺子、酿黄酒、吃甘蔗、吃生葱等一些传统习俗活动。
![]()
立冬来了,老辈人提醒,再忙也要记得:1不洗,2不吃,3不穿,4不动,平安入冬!都是指什么呢?下面具体来看一下!
一、“1不洗”
这里说的“1不洗”,指的是不要洗澡太频繁。
我们都知道,入冬后都要给土地“歇乏”,不然地力耗光,来年的收成可能会不好。咱的身体和土地一个样,冬天得把体内的“阳气”(热乎气儿)好好藏着,别瞎折腾。
例如,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冬三月,无扰乎阳”的记载,简单来说,就是告诫我们,冬天要少折腾阳气。
因为,阳气就像咱存的冬粮,是来年身体的本钱,得省着用。像老话“冬藏精,春养神”,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冬天不浪费阳气,开春才有力气、少生病。
要知道,冬天皮肤像“保暖墙”,锁着热乎气。一泡热水澡:毛孔全张开,阳气“呼”地散出去;刚洗完身子虚,寒气又“嗖”地钻进来,很容易感冒、关节疼,尤其是老人小孩更要注意。像老话“冬不勤沐浴,免却寒邪扰”,说的就是这方面意思。
所以,进入冬天后,尤其是中老年人最好不要天天洗,可以 睡前用40℃热水泡脚15分钟,暖身助眠还不耗阳气。或者用热毛巾擦胳肢窝、脚脖子这些容易脏的地方,照样干净。
当然,对于年轻人来说,可能都已经习惯每天冲一次澡了,不洗可能会感觉不舒服。但是,还是提醒一下,冬天洗澡别太频繁7-10天洗一次,并且,洗澡别用太烫的水,洗完赶紧穿衣服,会好一些。
![]()
二、“2不吃”
这里说的“不吃”,指的是立冬后,不吃过多的生冷食物,因为,这时候我们的肠胃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处于比较弱的状态,吃太多的生冷食物,反而容易增肠胃负担。像老话“立冬吃凉肠,开春找药方”,就是提醒我们要少吃生冷、寒凉的东西。
例如,立冬后,别吃冰饮、生鱼片、凉拌菜等生冷食物,避免伤脾胃、耗阳气;适合吃羊肉、萝卜、山药、红枣等温热滋补的食物,帮着藏阳暖身、顺应冬藏。
三、“3不穿”
这里说的“不穿”,指的是不要穿得太单薄了,要适时增添衣物,别感冒了。
因为,立冬后,气温可能会下降比较快,一场雪来了,气温就可能下降好几度。所以,我们不能只考虑美观去“耍单儿”,要依据天气情况适当增加衣物,尤其应护好颈项与腰腹,避免寒气内侵。
所以,建议立冬后,我们早上出门冷,可以多穿一件衣服,晌午感觉热了,我们就脱下来,干活热了,晚上下班再穿上,保护好自己,别给自己弄感冒了。
![]()
四、“4不动”
这里说的“不动”,指的是不过量运动。冬天是有必要经常出来锻炼一下,增加身体热量,提高肌体耐寒及抗病能力。如果,我们一整个冬天都窝在家里看手机,不能顺应变温的节奏,反而哪天一出来,更容易感冒。
但是,提醒大家,出来运动锻炼,不要过量。因为,过量容易出汗,老话说“寒气袭人,百病易生”,也能引发感冒。
建议中老年人,立冬后,天气逐渐转冷,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及时增添衣物,多喝温水,常护头足,减少风寒侵袭。
立冬来了,我们这边有吃饺子的习惯,您那边立冬当天吃什么呢?期待您的分享,感谢阅读!
#立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