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明年1月1日起,杭州将施行新的《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10月20日上午,杭州市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市医疗保障局召开政策吹风会,会上介绍了《办法》政策修订情况。
![]()
放开放宽户籍限制
优化三类人群参保条件
修订后的《办法》优化了下列人员参加杭州市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条件——
一是非杭州市户籍灵活就业人员。持杭州市公安部门核发的有效期内《浙江省居住证》(以下简称《居住证》)并在杭州市办理就业登记的非杭州市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可以参加职工医保;
二是非杭州市户籍学龄前儿童。将非杭州市户籍学龄前儿童的参保条件由“在本市居住、其父母一方已参加本市职工医保且累计缴费满3年”放宽为“父母一方持有本市核发《居住证》”;
三是非杭州市户籍中小学生。将非杭州市户籍中小学生的参保条件由“在本市中小学校就读,且其父母一方已参加本市职工医保”放宽为“在本市中小学校就读”。
着力减轻负担
健全大病保险政策制度
按照国家、省关于落实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长效机制的有关要求,修订后的《办法》建立了对连续参保、零报销居民医保参保人员的大病保险待遇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扩大了大病保险报销范围,提高了医疗救助对象的大病保险待遇,着力减轻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同时,调整大病保险筹资结构,提高职工医保基金划转大病保险基金比例,建立大病保险风险金,强化杭州市大病保险基金统筹功能。
参保居民医保满四年
之后每连续参保一年有激励
修订后的《办法》新增了面向居民医保参保人员连续缴费、统筹基金零报销的激励机制:对自2025年起连续参加居民医保满四年的参保人员,之后每连续参保一年,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5000元。对当年统筹基金零报销的参保人员,也就是健康人群,次年提高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5000元。两项激励累计提高总额度不超过12万元。
参保人员发生大病报销并使用奖励额度后,累计零报销激励额度清零。断保之后再次参保的,连续参保年数重新计算。激励待遇在次年1月1日调整。
调整2026年居民医保筹资标准
2027年起建立居民医保筹资动态调整机制
杭州市居民医保的待遇水平一直稳居全国前列。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以及新药、新技术的大量使用,有很多都纳入了医疗保障的支付范围,所以这几年杭州市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支出增长比较快。
按照国家关于健全居民医保筹资机制,推动缴费与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相挂钩的要求,修订后的《办法》调整了杭州市2026年度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并自2027年起建立居民医保筹资的动态调整机制。
2026年度杭州市居民医保(含长护险)个人缴费标准为:少儿医保340元/年,大学生医保130元/年,其他居民医保一档800元/年,二档700元/年。自2027年起,杭州市居民医保筹资标准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挂钩,具体标准每年由市医保局会同财政局、税务局研究确定后向社会公布。
强化基金安全
规范生育津贴计发标准
修订后的《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新成立用人单位职工的生育津贴计发标准。职工生育或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时,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缴费时间不足一年或无缴费记录的,按用人单位成立后正常参保并连续缴纳职工医保满一年的月平均缴费基数计发生育津贴。用人单位职工医保缴费年限尚不满一年的,生育津贴按职工生育当年的最低缴费基数计算并预发,缴费满一年后进行补差;对于用人单位缴费未满一年破产、注销等特殊情况,未参保月份按最低缴费基数计算,加权平均后补差,以体现待遇保障的公平性,同时更好地维护基金安全。
关注特殊群体
明确医疗救助待遇
修订后的《办法》明确持有杭州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证》《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证》《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证》和一级、二级《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人员,自杭州市民政或残联部门身份认定次月起按规定享受医疗救助待遇。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金晶
通讯员 刘颖
编辑 陈筱妍
审核 毛迪 冯云浓
BREAK AWAY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