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输平准”-这其实是两千多年前西汉政府推行的一套相当高明的经济调控手段,堪称古代版的“国家宏观调控”。它诞生于汉武帝时期,由桑弘羊等人策划推行,目的就是要解决两个大问题:一是物资运输的浪费,二是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
![]()
“均输”的核心是“均”,即均衡调配。在汉朝,各地每年都要向中央进贡特产,但路途遥远、运输成本高昂,有时贡品本身的价值还不如运费。均输法就在各地设立均输官,把当地贡品就近转运到价高的地区出售,再用这笔钱购买中央需要的物资。这样一来,既减轻了百姓的运输负担,又让政府通过贸易获利,实现了“物资其流,利归国库”。
“平准”的关键在“平”,即平衡物价。它在首都长安设立平准机构,当某种商品价格过低时,政府就大量收购,保护生产者利益;当物价飞涨时,政府就抛售储备,平抑价格。这种“贵则卖之,贱则买之”的操作,有效遏制了商人囤积居奇的行为,稳定了市场秩序,可以说是古代版的“物价稳定基金”。
这两项政策相辅相成——均输解决了物资的空间配置问题,平准解决了价格的时间波动问题。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国家调控体系:均输官在全国收购的物资,正好成为平准机构调控市场的库存;平准稳定物价,又为均输贸易创造了良好环境。
![]()
这套制度在当时产生了显著效果。它不仅增加了政府收入,支持了汉武帝的开边政策,更重要的是保护了小农经济,抑制了商业资本过度膨胀。虽然后世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称赞它稳定了社会经济,也有人批评它导致官商勾结——但不可否认,均输平准体现了古人高超的经济智慧。
在今天看来,这套两千多年前的宏观调控思想依然让人惊叹。现代国家的粮食储备制度、价格调节基金,乃至应对通胀通缩的各种手段,其核心逻辑与均输平准何其相似。它告诉我们,如何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进行适度干预,如何在保障民生与增加财政收入之间寻找平衡——这些思考,穿越千年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