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 构建育人为本新样态——2025创新教育实践研训系列活动暨海淀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现场会”在北京市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深入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关于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战略部署,旨在探索以育人为本的数字化教育新路径,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海淀智慧”。
本次大会由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海淀区教育委员会主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与海淀实验四小共同承办。北京市教委信息化处处长吴雅星、海淀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吴谨,以及首都师范大学朱永海教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詹伟华主任、清华大学王东博士等领导专家莅临指导,数百名区域内外教育同仁齐聚,共探 AI 时代教育新样态。
活动以10节多学科AI融合课例展示拉开帷幕,涵盖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人工智能等学科。
![]()
最引人注目的是人工智能课“推荐算法”,魏佳佳老师带领学生在热门算法设计挑战赛中,通过模拟实验体验推荐过程,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推荐现象,设计包含冷启动保护机制的推荐策略,寓教于乐地解决算法教学问题。
![]()
在学生成果展示环节,舞蹈《AI逐梦》以科技与艺术融合的创意编排,展现青少年对智能时代的美好畅想。
![]()
随后,学生人工智能团队发布自主研发的“氢氧健康呼吸机”,通过传感器与智能算法实时监测呼吸数据,调节氢氧输出比例,体现“科技服务生活”的创新理念。作品生动呈现了学生在AI赋能下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获得与会专家一致好评,成为学校 AI 教育成果落地的生动见证。
![]()
课堂展示后,主题研讨正式开始,现场会主持人为海淀区教委基教一科刘亚欧副科长。
![]()
北京市教委信息化处处长吴雅星为本次大会致辞。他强调人工智能正深刻重塑社会形态,教育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主阵地,其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已从“探索”转向“攻坚”。北京作为全国教育改革的“先行者”,牢牢把握教育的“三大属性”,坚持“数据为基、问题导向、场景驱动、生态协同”,系统规划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发展布局和路径,构建从“教育小生态”到“科技、人才、产业融合的大生态”。吴雅星处长进一步指出,海淀区是全国科技创新的核心区,也是基础教育的“标杆区”,海淀区的学校长期深耕创新教育,从“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到“AI赋能育人生态重构”,始终以问题和效果为导向,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助力学科教学、学生成长发展,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建设提供了生动实践。
主题研讨正式开始。海淀实验四小书记、校长王亚苹以《数智赋能 育见未来,构建育人为本的学校教育新样态》为题发言,分享学校探索路径;教学副主任顾明全面介绍了实验四小“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体系”的研发背景、核心理念、目标定位、内容架构与评价机制,清晰呈现了学校如何将顶层的育人理念,系统性地转化为各学段、各课堂中可感知、可体验、可评价的具体教育实践。
![]()
![]()
教学副主任顾明以《人工智能赋能学校教育——实验四小构建 AI 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作专题发言。实验四小自2024年9月起在一至六年级全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顾明主任全面介绍了课程体系的研发背景、核心理念、目标定位、内容架构与评价机制,清晰呈现了学校如何将顶层的育人理念,系统性地转化为各学段、各课堂中可感知、可体验、可评价的具体教育实践。
![]()
首都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人文教育研究中心课程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永海教授进行了深入点评,他充分肯定实验四小的探索,认为在各学科的课堂上看到了人工智能与课程的深度融合,师、机、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人工智能诊断与学者自我评价的密切结合得以实现,数字化转型从互联网大数据阶段转向大模型赋能阶段,形成了学校生态发展的新形态。
![]()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北京市数字学校管理办公室主任詹伟华高度认可了实验四小的实践探索:学校从认知层面明确了AI的育人价值,通过放大镜、望远镜和潜望镜三个维度,构建了对AI教育的深刻理解,在实践中探索了AI赋能育人生态的校本路径,始终把学生放在正中央、始终把教师放在关键位置、始终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为北京市AI赋能教学创新实践提供了区域经验。
![]()
海淀区委教工委副书记吴谨在讲话中指出,基层学校的创新活力、海淀教育人敢为人先、真抓实干的精神风貌,充分证明了海淀有基础、有能力、有信心在数智教育改革中能够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吴书记还指出,本次活动不仅是对海淀区获批教育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以来,数智化改革实践的一次全面复盘,更是对2025年9月海淀教育大会“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建设教育强国首善先行区”,“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泛在可及、数智赋能的高质量教育体系”精神的深化落实。本次活动聚焦的“数智赋能”与“协同育人”,正是将海淀教育大会蓝图转化为义务教育阶段生动实践的关键切口。未来,海淀教育将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协同联动,为全国义务教育改革提供“海淀样板”!
![]()
大会尾声,爱丁堡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副研究员,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东博士进行了专题报告《人工智能的基础逻辑和通识教育》。他在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是有边界的,人工智能是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行为的科学。高度上,人工智能可以模拟人类的智能过程,人工智能没有天花板,超出人类智能的边界。深度上,人工智能为各个学科提供新的思维方式和基础工具,人工智能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新范式。广度上,人工智能将在各行各业产生深远影响,人工智能在几乎所有可以想象的领域都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同时,王东副研究员还提出中小学AI通识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如人工智能教育狭隘化、人工智能教育过泛化、人工智能教育碎片化、人工智能教育工具化等,给当前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及其教育教学创新应用提供了深刻的启发,为现场同仁拓展了全球化视野,也为研讨会画上了一个富有前瞻性的句点。
此次现场会的举办,是海淀实验四小 AI 教育成果的展示,更是海淀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里程碑。未来,海淀实验四小将继续以 “育人为本” 为核心,深化 AI 与教育教学融合,探索 “AI 助教常态化”“学习系统自适应” 等新路径,以基层实践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谱写教育强国海淀篇章贡献力量!(图片由北京市海淀区第四实验小学授权提供)
来源:中国日报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