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二年级数学题
让家长群炸了锅
也让无数陪读爹妈怀疑人生
别急,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这顺序到底重不重要?
![]()
![]()
最近,有人晒出一道数学题,瞬间引爆共鸣:“有3个盘子,每盘8个水果,一共有多少个水果?”娃乖巧写下 3×8=24,结果被老师打上了一个无情的红叉叉。正确答案是8×3=24。
![]()
家长群当场表演“集体懵逼术”:“结果不都一样吗?24它不香吗?老师你是不是‘强迫症’?”
甚至有老师在线“科普”:写乘法算式,“每份数”必须打头阵,再写“份数”。简单说,就是“每个盘子有8个”是基准,有这样的3盘,所以是8×3。
许多爹妈的内心OS是:“救命!我当年学的是假数学?乘法交换律一用上,3×8和8×3明明就是一样的。”
![]()
![]()
别急,您这想法,没毛病!
如果咱只是算总数,3×8 和8×3
结果确实都是24,没毛病!
计算器来了都得点头
但是!亲爹亲妈们
小学二年级学乘法
学的仅仅是算出24吗?
不!他们学的是数学的“理”
是藏在算式里的“逻辑剧本”!

藏在算式里的“逻辑剧本”
数学应用题,就是一个个微型数学故事。算式就是讲故事的“语言”。
老师抠这个细节,是要在娃们最初接触数学概念时,就帮他们搭建一个牢固、清晰、符合逻辑的思维脚手架。
您品,您细品。现在小学流行的“凑十法”“破十法”,是不是也让您一度怀疑人生?7+8,非得拆成7+3+5=15;15-6,非得拆成10-6+5=9。明明一眼就能瞪出答案,明明加法口诀表一背就能得出答案,为啥要搞得像解谜游戏?
道理是一样的!教育的重点,早已从“算出答案”升级为“思维训练”。这些看似“麻烦”的方法,是在系统地训练孩子数感、培养他们拆解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底层逻辑能力。就像练武先扎马步,看着笨,实则是为了将来能打出“降龙十八掌”。
![]()
知识可以速成,但思维无法快递
我们追求的不再是那个冰冷的答案,而是孩子脑海里那个火花四溅、条理清晰的思考过程。
当最开始学写算式时,老师们是希望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每个数字在问题中代表的含义;当学会了后,后面的要求就没有那么严格了、过程演算也就不需要那么复杂了。
![]()
这里
我们给出几条小贴士:
![]()
![]()
教育的浪漫,在于静待花开
而数学思维的培养,就像文火慢炖
熬的不是时间,是逻辑的浓汤
各位一直陪伴孩子的“英雄爸妈”
辛苦了!谢谢你们的理解和支持
谢谢你们的合作与付出!
来源:成都教育发布
咨询电话:028—27215514
局长信箱:jysjyjqzjb@163.com
信息来源,请认准官方渠道
简阳市教育局官方微信【简阳教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