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轮到荷兰头疼了,当着我们的面明抢半导体企业后,中美经贸博弈进入关键时刻,我方企业发文硬刚,中方反击锋芒,已然后发先至,“明牌”对荷兰总部说不,如今的荷兰开始汗流浃背了,中方反制在前,欧洲车企围堵在后,一根筋终究变两头堵。
当地时间10月17日,总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突然火急火燎紧急发布了一篇所谓“紧急警告”。
在这份公告里,欧洲车企声称,欧洲汽车产业将在未来一个月时间内面临“减产80万辆成品车、直接经济损失达到120亿美元”,面临巨大经济风险。
![]()
而导致整个欧洲汽车产业行业呈现出如今这般“人人自危”局面,其始作俑者便是不顾吃相直接下场,对我方企业直接“强取豪夺”的荷兰。
10月12日,我方半导体产业领军企业闻泰科技,突然在其官网发布通告,向全世界昭告了他们近期遭遇的“跨国监管遭遇重大挑战”、“旗下核心企业安世半导体遭遇资金冻结”等一系列情况突发困境。
而导致这一切的,正是沆瀣一气的荷兰,以及安世内部的荷兰籍“内鬼”。
首先在当地时间9月30日,安世半导体荷兰籍高管向当地法院提交申请,要求对自家企业进行调查。理由是安世半导体涉嫌向母公司闻泰科技“转交”半导体技术,涉嫌“窃取机密。”
之后,不等我方企业回应,荷兰就率先跳了出来,以“危及荷兰及欧洲的产业链安全”为由,强行没收我方股权。
![]()
最后,荷兰当地法院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听信了所谓“荷兰籍高管”的一面之词,直接帮助荷兰政府,将这家我方控股99%的企业,以“托管”的方式据为己有,完成了“强取豪夺”的最后一步。
看得出来,荷兰的行为分明就是明抢。连装模作样的走一下法律程序都懒得做。这一次,荷兰的“强盗”嘴脸可谓是暴露无遗。
需要注意的是,以荷兰本身的综合国力与体量,敢于明牌得罪我们,他们本来是万万不敢做的。
而综合来看,荷兰之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明抢”,其最大的倚仗,无非是美、荷之间在半导体产业上的深度合作和策略同步。
![]()
就比如在美东时间9 月 30 日,美国更新穿透式出口管制细则,将一大批股权构成里我方股东持股大于50%的企业拉进出口“黑名单”。
之后,不到24小时,荷兰闻风而动,直接对我方企业出手。很显然,这荷兰在整个事件中扮演的,是“打手”角色。
而站在我方的角度看,既然在中美经贸博弈,进入刺刀见红的关键时刻,荷兰愿意充当“马前卒”,那我们也就不必客气,刚好拉上整个荷兰,上演一出“隔山打牛”的好戏。
一方面,我们把安世中国厂区列入“出口管制清单”。未经我们允许,任何产品、设备、原料、软件,一律不得对外发货。
![]()
要知道,安世的企业的产能,有70%是由它在中国境内建立的工厂所提供的。毫不夸张地讲,我方手段一出,顷刻间便取得了蛇打七寸、直击要害的效果。
道理很简单,产能不够无法交货,荷兰攥在手里的安世“本体”,不就完全成为没有任何实际用处的“空壳子”了吗?
而且,细看下来,我方这次的“大招”,真正的关键的地方在于,国内封测产能对安世的影响,可不仅仅是营收受挫,还会导致一直用该公司生产芯片的欧洲车企拿不到货,随时可能停产的危险。
至此,荷兰所面临的局面正式从“一根筋”变成两头堵。因为除了我们拳拳到肉的反制之外,他们还必须面对一众欧洲车企的联手施压。
![]()
另一方面,在10月19日,安世半导体中国区运营发布声明,直接面对面硬刚荷兰总部。
在声明中,安世中国丝毫没给所谓的“总公司”留下半分情面,不仅直接指出了“安世是中国企业,荷方无权单独行事”的事实。而且在这份公告中揭露了另一事实:荷兰完全没有权力单方面撤换高管,面对这个新上任的高管,我们正式拒绝承认。
当然,中方反击虽然犀利,但我们还是得认清一个客观事实:
此番发生在中荷之间的利益争端,本质上仍旧是中美之间的所谓“全面竞争”。要想彻底打赢这场利益保卫战,光“制服”荷兰这只出头鸟是没有用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只有解决美国这个“幕后黑手”,才能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