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安世半导体欧洲总部的外籍CEO签了一份文件,文件内容很直接,暂停对中国东莞工厂的晶圆供应。
这操作来得挺突然,但回头看,其实早有铺垫。
![]()
就在半个多月前的10月7日,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强制撤掉了安世的中国籍CEO,硬生生换上了外籍高管。
这波操作已经够让人意外,没想到还没过一个月,又来个断供晶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荷兰这是铁了心要跟中方掰手腕。
荷兰硬刚的底气:美国的“穿透规则”
![]()
荷兰敢这么步步紧逼,可不是凭空任性,它背后靠着美国的一项特殊规则,也就是所谓的“50%穿透管制规则”。
这规则9月29日刚生效,荷兰第二天就跟上了。
荷兰当局直接对安世半导体施加紧急控制,禁止它一年内转让资产、知识产权和技术。
![]()
这意味着,作为安世100%控股母公司的闻泰科技,直接被剥夺了控制权。
荷兰给出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自己的《荷兰货物可用性法》,另一个就是美国的“50%穿透规则”。
荷兰一开始还极力否认受美国施压,说这事跟美国没关系,但10月中旬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公布的文件,直接戳破了这个谎言。
![]()
文件显示,今年6月美国就提前给荷兰透了气,说了“50%穿透规则”的事。
如此看来,荷兰这波操作根本就是预谋已久,美国就是它的靠山。
安世半导体的供应链分工很明确,欧洲总部管技术研发和供应链协调。
![]()
德国汉堡、英国曼彻斯特的晶圆工厂掌握在欧洲手里,生产出的晶圆再送到亚洲的封测工厂。
中国东莞的封测基地,是安世生产小分立零部件的最大工厂,荷兰断供晶圆,瞄准的就是东莞工厂的产能。
不过荷兰显然没算到中方的提前布局,安世在中国上海还有一座12英寸车规级晶圆工厂,产能相当可观。
![]()
所以这次断供,对东莞工厂确实有影响,但要说伤筋动骨,怕是谈不上,反而欧洲的车企,估计要哭晕在厕所。
安世是全球车规级功率半导体的核心供应商,很多车企都依赖它的零部件,荷兰这么一闹,全球供应链都得跟着波动。
局势反转:美国背刺+中方三招反制
![]()
荷兰本以为有美国撑腰就能高枕无忧,没想到才刚断供一天,就被美国狠狠背刺了。
10月30日,中美在韩国达成暂时和解,其中一项就是暂停“50%穿透的出口管制”,期限一年。
这一下,荷兰的靠山直接没了,本来还想着靠美国规则施压,结果人家自己先松口了。
荷兰这时候怕是肠子都悔青了,毕竟它之前为了跟中方对抗,已经把路走得太死。
![]()
没了美国的撑腰,中方很快就开始反击,安世中国区先要求所有分销商,交易必须用人民币结算,这一招直接击中要害,削弱了欧洲总部的资金控制权。
紧接着,母公司闻泰科技放出大招,所有从中国出口的安世产品,进口方必须先承认中国籍CEO的身份和职务。
很显然,这是在争夺企业的核心控制权。
![]()
更关键的是,11月1日中国商务部直接表态,明确指出是荷兰扰乱了安世半导体的全球供应链。
同时商务部还开了个口子,对符合条件、急需安世零部件的国外企业,可以考虑恢复供应。
这一手太漂亮了,直接站到了全球舆论的制高点,荷兰这时候是真的陷入了困境。
没了美国的规则支撑,自己的理由站不住脚,还得罪了中国这个大市场。
![]()
全球车企的压力也不断传来,毕竟没人愿意为荷兰的任性买单,荷兰当初选择给美国当马前卒,不惜牺牲自身利益硬扛中方,本身就并非明智之举。
安世之争说到底,就是一场围绕科技资产和供应链的博弈。
荷兰想借着美国的势力抢夺中企合法资产,却忽略了国际博弈中没有永远的盟友。
![]()
中方之所以能从容反击,一方面是因为提前布局了自主晶圆产能,另一方面也抓住了中美和解的关键时机。
这场博弈也给所有中企提了个醒,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供应链自主可控太重要了。
只有自身实力够硬,才能在各种突发状况中站稳脚跟。
![]()
荷兰的教训也很明显,依附他人的霸权逻辑终究行不通,互利共赢才是全球供应链稳定的基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