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久前,闻泰科技向荷兰政府提出了要求,首先恢复安世半导体的全部控制权和所有权,其次让张学政官复原职,并且将部分外籍高管革职。
10月30 日,中美双方公布了一系列重大经贸协议,包括暂停实施“50%穿透性管制规则”、取消部分对华加征关税等方面合作。
![]()
而荷兰盟友美国的回应让荷兰直接傻眼了,荷兰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美国的梯子说撤就撤。
值得一提的是,中美在釜山会晤时决定相互取消部分关税,中国得以腾出手来收拾荷兰,而荷兰也因此陷入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咎由自取
一场始于2019年的普通商业收购,怎么也想不到,会在今年演变成一场席卷全球汽车工业的地缘政治“应激测试”。
当初,总部位于上海的闻泰科技,豪掷约26亿美元,将荷兰半导体巨头安世(Nexperia)纳为全资子公司,这本是中国企业出海扩张的一段寻常注脚。
然而,谁也没料到,故事的真正高潮直到今年10月才姗姗来迟。
![]()
荷兰政府突然翻出冷战时期的“旧黄历”,一部名为《货物可用性法》的古老法规,直接将安世这家在荷兰运营的企业冻结并交由第三方托管,这一举动,瞬间点燃了导火索。
这起风波的内核,远比表面上的行政干预复杂,它不是一条单向的冲突线,而是多股力量在一个极其脆弱的节点上相互作用的意外结果,它像一面棱镜,折射出全球化信任体系的裂痕与供应链深处暗藏的致命弱点。
整场大戏,其实早有铺垫,美国人率先拉开了围堵的序幕。
![]()
去年12月,闻泰科技的名字赫然出现在美国的实体清单上,紧接着,今年9月29日,一项更具杀伤力的规则出台,所谓的“50%穿透性规则”,明确规定任何中国持股超过半数的外国企业,都将遭受与中国本土企业同等的出口管制。
这套组合拳的意图昭然若揭,精准打击中资在全球的产业布局,荷兰人紧随其后,甚至表现得更为激进。
![]()
10月13日,海牙方面以“存在严重治理问题”、“威胁欧洲芯片产能连续性”乃至“技术外泄”等一系列理由,悍然出手,他们不仅将安世强行托管,还直接罢免了闻泰前董事长张学政的CEO职务。
这套“法律武器”与“规则工具”的组合,看起来天衣无缝,气势汹汹,可他们似乎都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常识,安世半导体在欧洲产业链中的位置。
安世提供的,并非什么需要用EUV光刻机才能造出的尖端芯片,而是汽车电子离不开的基础型模拟芯片和功率器件。
![]()
这些东西技术上不新潮,但就像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欧洲的车企,尤其是德国的工业心脏,其电子元器件供应有高达九成依赖这类供应商。
找替代品,对不起,在全球范围内都很难迅速找到能满足如此庞大需求的供应商,这片看似不起眼的产业地基,恰恰是美国与荷兰政治杠杆无法撼动的“硬边界”,他们的误判,在于错把地基当成了可以随意抽走的积木。
真正的戏剧性转折发生在10月30日的釜山。
![]()
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上,中美达成了一项出人意料的协议,为换取中国放松稀土出口管制和将对华关税降至47%,美国同意将那个致命的“50%规则”暂缓一年执行。
这一握手,直接釜底抽薪,让荷兰的激进行动瞬间失去了最重要的政治靠山和法理基础,海牙发现自己被撂在了半空中,既尴尬又被动。
《金融时报》的评论一针见血,欧盟试图在中美之间“骑墙”的策略,其脆弱性在此次事件中暴露无遗。
![]()
这场危机如同一枚精准的探针,瞬间刺入了全球汽车产业链最柔软的腹部,那个名为“阿喀琉斯之踵”的脆弱奇点,一颗基础芯片的缺席,引爆了不成比例的巨大冲击波,震中就在德国。
大众汽车的心脏,沃尔夫斯堡工厂被迫停产,畅销车型高尔夫的交付被无限期推迟。更致命的是,大众手头的芯片库存,只够维持短短一周,整个德国工业的骄傲,此刻竟因一颗小小的基础芯片而瑟瑟发抖。
![]()
冲击波迅速扩散,法国的雷诺和意大利的菲亚特,像没头苍蝇一样紧急寻求替代供应渠道,却发现到处碰壁。
这股寒流甚至跨过大西洋,席卷了奔驰和日产在巴西的装配线,每天造成的损失以百万欧元计,一场由荷兰奈梅亨触发的“芯片休克”,正同步在全球上演,恐慌还在沿着供应链向上蔓延。
![]()
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也未能幸免,其位于萨尔茨吉特的工厂,原本是为大众的电池项目配套,如今却因下游停摆,可能不得不裁掉1400名员工,危机从生产线传导至就业市场,开始侵蚀德国经济的根基。
欧洲的产业困境被无情地放大,他们虽然有雄心勃勃的计划,比如自建电池厂,拉拢台积电来德国设厂,但这些都是远水,新工厂要到2027年才能投产,且面临投资巨大、依赖政府补贴和环保阻力等重重难题。
![]()
这些“远水”根本解不了由一颗基础芯片引发的“近火”,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揭示了欧洲在构建所谓“产业韧性”时存在的致命结构性短板,他们追求高精尖,却忽略了最不起眼的基石。
如果说荷兰与美国的行动是一场临时的、依赖外部盟友的行政围堵,那么中国的回应则展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战略思维,深耕多年的产业纵深,最终形成了一场典型的非对称博弈。
中国的反制来得又快又准。
![]()
早在10月4日,也就是荷兰政府动手之前,中国就先发制人,宣布禁止安世在中国的工厂和分包商向欧洲出口部分产品,这不仅是对即将到来的风暴的预判,更是一次精准的压力测试,直接打在了欧洲汽车产业的痛点上。
随后,当中荷进入谈判桌时,中国的底线强硬得令人意外,必须首先恢复张学政的职位,否则一切免谈,这种态度背后,是强大的底气。
![]()
这份底气,并非源于口头上的强硬,而是来自上海临港那片热火朝天的土地。闻泰科技的子公司鼎泰匠芯,正在那里建设中国首座12英寸车规级晶圆厂,这座总投资高达120亿人民币的工厂,规划产能是每月12万片晶圆。
就在今年,当外部风暴愈演愈烈之时,鼎泰匠芯的一期项目已经悄然实现量产,月产能达到3万片,早在2022年,闻泰就与安世签订了供货协议,其目标就是用本土产能逐步实现替代,这步棋早已落下。
![]()
面对美国的实体清单,闻泰的反应不是退缩,而是更加聚焦,他们果断卖掉了赖以起家的手机ODM业务,将所有资源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半导体主航道上,这是一种壮士断腕式的战略转型。
就在美国公布“50%规则”的9月底,闻泰那位年仅35岁的新任董事长杨牧,亲自带队前往鼎泰匠芯工厂。
![]()
他的任务很明确,在最短时间内打通从“晶圆制造”到“芯片封装”的全链条,这是一种临战状态下的内部整合,将所有的牌都握在自己手里。
回看整场“安世芯片休克”,其本质早已超越了一家企业的商业纠纷,它清晰地勾勒出21世纪地缘博弈的新范式,真正的权力,并非仅仅来自于船坚炮利,更来自于在全球供应链中那个无可替代的节点性位置。
![]()
英国《金融时报》的评论用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词——“新教父”,来形容中国通过供应链影响力所扮演的新角色,这个角色不靠恫吓,而是靠一种让你“无法拒绝的提议”。
荷兰政府或许以为,他们动用的是一部冷战时期的法律,就能轻易拿捏一家中资企业,但他们很快发现,自己面对的根本不是一个孤立的商业实体,而是一个早已深谋远虑、将产业上下游紧密捆绑的战略共同体。
![]()
笔者观点
这场由政治误判触发的危机,最终暴露的,是全球化合作表象之下的那个“脆弱奇点”,也让世界看到了,谁才是那个真正掌握了博弈主动权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