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创业想快速打响品牌,或是老店想换个更吸睛的商标——不少人都把商标转让当成“走捷径”。毕竟比起动辄一两年的商标注册,转让确实能省时省力。
但很多受让者以为拿到转让核准证明就万事大吉,殊不知从选标到后续维护,处处藏着“隐形雷区”,稍有不慎就可能钱证两空。下文就用大白话拆解这些坑,帮你明明白白获取商标。
![]()
一、只得“主角”,漏了“配角”近似标
许多人认为商标转让是简单的“1对1”交易,却忽视了商标转让过程中存在的“连带义务”。根据《商标法》规定,对于同一种商品上的相同或近似商标,必须一同进行转让。
有位做护肤品的老板拿下“肤润堂”商标,未察觉原持有人还有“肤润坊”“润肤堂”近似商标。等其将品牌做起来后,原持有人用近似商标卖同类产品,消费者难分辨。
为避免类似纠纷,商标转让前需进行全面调查,即查“全家谱”。可通过商标局官网检索目标商标,查看注册人名下是否存在读音、字形、含义相近的商标。
二、得到“带病”商标,到手就“失效”
新手在商标交易时常踩坑,未全面核查商标“健康状况”就盲目下单。部分不良转让方将有“隐疾”的商标推向市场,表面能正常转让,实则暗藏风险。
“带病”商标常见三类问题:一是有效期临近届满未续展,仅剩一两个月;二是处于异议、撤销程序,专用权随时不保;三是有未处理的侵权记录。
为了规避风险,可以登录商标局官网,输入商标信息,查看注册有效期、流程状态有无“异议”“撤销”等异常,再于中国裁判文书网检索商标名,查看纠纷记录。
三、转让完成就躺平,维护不当丢商标
即便成功获取商标,也并不意味着可以就此放松警惕。许多人在获得商标后,往往忽视了后续的维护工作,结果导致到手的商标“付诸东流”。
商标后续维护过程中,最常见的失误是忘记进行商标续展。商标有效期为10年,需在到期前12个月内申请续展,若超期6个月仍未续展,商标将被注销。
![]()
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需做好两项“售后维护”工作。一是设置续展提醒,并提前1年着手办理续展手续;二是尽快投入使用,在获得商标后的3个月内,将其应用于产品包装、官网及门店招牌等,并妥善保留使用照片、销售记录等证据,以防被他人以“连续三年不使用”为由申请撤销。
商标转让从从选标时的背景调查到转让后的维护跟进,每一步都得走心。毕竟商标是品牌的“身份证”,可不能因为一时大意踩了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