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7月30日,印度外交部还称美国加征关税“不公平”,可一周后,印度企业却集体向中国递交“保证书”。
这个曾暂停对日稀土协议、让盟友陷入被动的国家,如今却主动立下军令状,承诺不转卖中国稀土。
是什么让新德里当局的态度发生180度转变?被技术“卡脖子”的滋味到底如何?
![]()
作者-水
50%关税+稀土管制
印度最近干了一件很“坑”的事。
6月13日,它单方面撕毁了和日本的稀土协议。
这个协议签了12年,日本15%的稀土消耗都指望着它。
印度这一手,表面上是为了保障国内供应,实际上是把日本也给坑了,毕竟日本从印度买的这些稀土,背后还是中国的供应链在支撑。
![]()
这个南亚大国在国际关系中一向喜欢左右逢源,谁的便宜都想占。
可就在它坑完日本后不到两个月,真正的麻烦来了。
7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挥起了关税大棒,宣布从8月1日起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25%的关税。
他抱怨印度的关税税率太高,还对印度购买俄罗斯石油和武器装备不满。
![]()
一周之后,特朗普又签署行政令,以印度“直接或间接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输美产品额外征收25%的关税。
这一下,美国对印度总体关税税率达到了惊人的50%。
印度外交部对此表态称这是“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但没用,大棒已经重重落下。
屋漏偏逢连夜雨。
![]()
![]()
几乎在同一时间,中国也打出了自己的王牌。
10月9日,中国商务部连续发布公告,对境外相关稀土物项以及稀土相关技术实施出口管制。
同时对钬等部分中重稀土相关物项进行严格管控。
这套管制措施对印度产生了直接影响。
![]()
要知道,印度虽然号称也有不少稀土储备,但它的稀土矿大多埋在复杂的岩层里,开采难度大不说,加工技术更是差得远。
全球近90%的重稀土永磁体都是中国产的,精炼加工能力基本被中国垄断。
根据中方之前发布的出口管制,只要是中国稀土占价值比例0.1%以上的商品,都在中方出口管制的行列之内。
这给印度企业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他们胆敢把含有中国稀土的产品出口到其他国家,那么中方就可以依规对他们进行管制,不再把稀土及其加工产品出口给印度。
![]()
印度的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行业,面临新的不确定性。
印度汽车行业的反应很快,为获得稀土供应许可,印度汽车行业敦促政府通过外交渠道与中方接触,加快审批流程。
主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商发出警告,中国收紧稀土出口已经令印度汽车行业陷入危机。
印度需要寻求与中国达成某种程度的和解,让稀土永磁体的供应恢复畅通。
![]()
工厂里的生产线不能停,这成了印度政府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新德里郊区的汽车工厂里,流水线的传送带缓缓停下,车间经理看着堆积如山的半成品,额头上的汗珠滚落到满是灰尘的地板上。
警报灯在寂静的车间里无声地闪烁,空气中弥漫着不确定性的紧张气息。
被美国重锤之后,印度突然发现自己处境尴尬,一边是必需的中国稀土,一边是加征关税的美国。
![]()
在这种情况下,印度考虑放宽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后对华实施的一系列贸易、航班和签证限制,并为中国投资打开大门。
说到底还是现实利益摆在那里。
左右逢源的本事,这下彻底玩脱了
走投无路的印度,会怎么办?
它的答案,藏在它一贯的生存逻辑里。
![]()
印度这次转变态度,不只是因为缺稀土那么简单。
这个一向在中美之间左右摇摆的国家,为什么突然间对中国表现得如此配合?
印度业界消息人士透露,多家印度企业声明,承诺所有从中国采购的重稀土永磁体,仅被用于印度国内生产,不会用于其他用途。
言外之意,印度似乎是要立下“军令状”,中国可以放心地把稀土出口给印度,印度绝不会把中国的稀土或者稀土制品转手卖到美国,或者是其他国家手中。
![]()
![]()
显然,印度方面在积极回应中方近期出台的新规定,想对中方表明自己是一个遵守规定的好合作伙伴。
同时,有多位印度政府官员透露,至少一家印度政府智库和印度商业部正在联合推动一项措施,希望新德里当局放松针对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
通俗地说,就是想要印度对中国商品放开大门,让更多中国产品出口过来。
对于保护主义浓厚的印度政府来说,能迈出这一步可不容易。
![]()
这哪里是随口说说,简直是立下“军令状”了。
要知道稀土这东西可不是普通材料,新能源汽车的电机、风力发电机、高端电子设备都离不了,尤其是镝、铽这类重稀土,几乎是现代制造业的“维生素”。
印度放着美国的拉拢不顾,非要跟中国表忠心,这转变背后肯定藏着实打实的门道。
不是突然良心发现,更不是跟美国闹掰了,说到底都是现实利益逼出来的。
![]()
印度敢拍胸脯保证,最根本的原因就两字:依赖。
说出来可能有人不信,印度自己其实不缺稀土矿,可手里有矿却没法当“矿老板”——它的稀土矿大多埋在复杂的岩层里,开采难度大不说,加工技术更是差得远。
全球近90%的重稀土永磁体都是中国产的,精炼加工能力基本被中国垄断,这可不是短期内能追上的差距。
数据最能说明问题。
![]()
2023到2024财年,印度买了2270吨稀土金属和化合物,其中的60%都来自中国。
到了2024到2025财年,光稀土磁体就进口了870吨,花了超过30亿卢比。
印度现在正一门心思搞“制造业中心”,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这些重点产业全靠稀土撑着。
要是真敢把中国稀土转卖给美国,一旦被发现断供,印度的工厂就得停工,莫迪的“印度制造”梦直接碎一半。
![]()
这种实打实的利益捆绑,比任何政治承诺都管用。
印度多家企业突然集体发声,说从中国买的重稀土永磁体只敢在国内用,绝对不转手卖给美国。
这哪儿是随口说说,简直是立下“军令状”了。
印度《经济时报》、《商业标准报》等媒体近日报道,印度已按照中国要求作出保证:从中国进口的稀土材料不会出口至美国。
![]()
印度业界人士透露,多家企业已开始提交终端用户证明,声明自中国采购的重稀土永磁体仅用于印度国内生产。
这些保证意味着印度企业如果要继续获得中国的稀土供应,就必须遵守中方规定。
一位印度电动汽车企业高管坦言:“这种依赖是绝对的。短期内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替代中国的供应链——无论是澳大利亚、美国,还是尚未规模化开采的印度本土矿源,都无法满足需求。”
点穴神功一出手,才知谁是真大哥
中国的稀土战略正引发全球产业链的连锁反应。
![]()
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控并非突然之举。
今年4月初,中国就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7类中重稀土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措施。
中国商务部近期更是扩大了稀土出口管控范围,强调此举是出于国家安全考量,防止“用于军事等敏感领域用途”。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回应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批评时明确指出,中方出台的出口管制措施符合国际通行做法,目的是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履行防扩散等国际义务。
![]()
中国控制着全球63%的稀土开采量和90%的稀土加工产量。
这一产业优势已成为其在中美竞争中最具分量的“战略筹码”之一。
这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点穴神功,不伤你皮肉,却能让你瞬间动弹不得。
中国这一招,精准地打在了印度的产业命门上。
![]()
与其互相伤害,不如搭伙过日子
印度的故事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技术时代最残酷的真相。
真相就是:终极王牌不是核弹,是产业链。
印度虽然想摆脱对中国的依赖,《印度时报》6月21日披露,印度政府正准备制定一项计划,投入350亿至50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29亿元至41.46亿元)资金,促进国内稀土矿和磁体的生产。
但这些钱能解决多少问题还很难说。
![]()
稀土开采加工是个技术密集型产业,不是砸点钱就能立竿见影的。
这就像想靠跑步一个月就战胜马拉松世界冠军,完全不现实。
技术的壁垒,需要时间、人才和持续的研发投入才能跨越。
印度的选择其实很务实:不跟美国撕破脸,但也绝不拿自己的产业命脉赌。
![]()
立下“不转卖稀土”的军令状,既保住了中国这个“供货商”,又给美国留了台阶,还能在金砖国家里落个“靠谱”的名声,简直是一举三得。
说到底,印度这次的态度转变不是什么“良心发现”,更不是要彻底倒向中国,而是彻头彻尾的务实选择。
手里的产业命门捏在中国这儿,政治关系又刚好回暖,美国给的好处又不实在,换谁都会这么选。
不过也得看清,印度的“忠心”是有保质期的。
![]()
以前它就有“说一套做一套”的前科,要是哪天美国真给了实在的好处,或者中印关系再出波折,它会不会变卦还不好说。
但至少现在,印度认准了“跟着中国拿稀土”比“跟着美国画大饼”划算。
这种基于利益的选择,或许就是国际关系里最真实的样子。
看印度这次的态度转变,不难发现一个道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最终还是要回到互利共赢的轨道上来。
![]()
中印两个人口大国,经济发展都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在稀土这类关键资源问题上能够相互配合,对双方都有好处。
只要印度能够真正履行承诺,不搞小动作,中国的稀土供应自然会保持稳定。
合作共赢比对抗博弈更符合两国的长远利益,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关键看印度方面是否真的想明白了。
![]()
未来,谁能掌握关键标准、控制核心链条,谁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当技术成为王牌,我们是选择用它建墙,还是架桥?
印度的选择,给出了一个答案。
![]()
结语
印度的故事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技术时代最残酷的真相:终极王牌不是核弹,是产业链。
未来,谁能掌握关键标准、控制核心链条,谁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当技术成为王牌,我们是选择用它建墙,还是架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