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就正式进入农历九月份了,大家是不是很期待呢?
今年的秋季实在是太短了,冬天冷的也早,很多地方都还没有到九月份就下雪了,而南方最近降温也比较快,好些地方温度都在个位数上下了!
![]()
而关于九月份的天气,老辈人就说了“不怕九月初一晴,就怕九月初一雨”,这又是为什么呢,九月初一是阴雨天不好吗?又有哪些预兆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翻了一下家里的老黄历,上面显示九月初一这天“诸事不宜”,同时这天到初九这九天还是北斗九皇降世的日子!
听老人们说,九月初一的天气也很特别此时下雨便成了值得警惕的气象信号。因为在民间有“初一下雨初二晴,初二下雨稀稀拉拉到十五”,意思是初一下雨的话,往往到了初二就会是晴天,但是初二还接着下雨,这样的阴雨天气就会持续到十五日!换句话说,后面的阴雨天气比较多!
除此以外,在民间还有“九月初一阴雨天,晚秋粮食必减产”的说法,指的是九月初一下雨还会影响到眼前的秋收。
因为过去机械化没有普及,到了九月初一的时候稻谷饱满、玉米垂穗,正是抢收的关键期。
若初一降雨,往往如“九月初一雨,阴雨十五天”所说,后续半个月难见晴天。潮湿天气里,成熟的谷物会发霉发芽,收割机器也难进场,农民半个月的辛劳可能付诸东流。
明代《农政全书》早有记载“九月朔逢雨,晚稻多秕空”,现代气象学也证实,低温阴雨会使水稻千粒重下降10%-15%,古今智慧在此不谋而合。
![]()
同时,古人还出现,这场雨还关乎来年的夏粮收成。比如民谚“九月初一打了伞,大麦小麦光杆杆”,这句生动的谚语道尽了农民的担忧。
九月正是冬小麦、油菜播种的时节,持续降雨会让田地泥泞不堪,耽误播种时机。
更关键的是,古人发现初一雨常预示来年四月干旱——那正是小麦灌浆的关键期,缺水会导致麦穗干瘪,出现“光杆杆”的惨状。一雨牵动两季,难怪农民对这天的雨格外忌惮。
还有很多人好奇,后面的冬季雨雪多不多,而老人就说了“九月初一天气有预兆”!
在民间有老祖宗总结的谚语“九月初一雨淋淋,冬天风雪堵住门”,说的是九月初一下雨了,预示冬季的雨雪比较多,甚至都能“堵住门”,形容冬雪很大,也可能很频繁!
九月初一的降意味着冷空气提前南下,冬季雨雪会格外丰沛。
不过农谚也说了“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雪水虽然大,但也是好事,因为大雪能给小麦保温、提供养分!
不过要注意的是,过多风雪也会给生活生产带来麻烦,比如出行不便,还可能安置一些农作物受冻害。
也有谚语说“九月初一雨,冬月少雨水”,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气候差异,但核心都是通过初一雨判断冬季干湿冷暖。
不过并非所有预兆都是坏消息,老话也说了“该冷不冷,不成年景”,初一降雨带来的降温,能让作物更好地适应寒冬,减少暖冬导致的病虫害。
雪水含有的氮化物是雨水的5倍以上,能为土壤储备养分,缓解来年春旱。
这些谚语都不是无稽之谈,更不是随着瞎编的,而是古人用千年农耕经验总结的“气象密码”。在过去就是它们指导了一代又一代的农民!
当然,现代的气候环境更复杂了,同时农业技术已能应对多数气候挑战,但老祖宗的谚语也不是说毫无价值了,把它作为参考依然有意义,它们也在提醒我们要对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依旧值得我们珍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