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打开科技或汽车相关的内容平台,大家很容易就刷到针对小米和雷军的负面声音。不管是产品测评、行业评论,还是新闻解读,总有不少博主和机构带着尖锐的批评态度。一时间,曾经被网友亲切称作 “雷总”、贴着 “感动人心” 标签的小米,好像突然成了众矢之的。雷军的个人形象也跟着受了冲击,网上甚至冒出不少调侃、抹黑的声音,俨然一副 “过街老鼠” 的架势。
这种舆论的两极反转,其实挺耐人寻味的。要知道几个月前小米汽车新品发布时,网上满是 “支持雷总”“小米加油” 的声音,就连雷军的英语口音,都能被当成可爱的梗在网上传播。深究下去,这背后其实藏着两个关键原因。
![]()
一、小米汽车卖得太好,实实在在动了太多人的 “蛋糕”
从行业数据就能看出来,哪怕负面消息没断过,小米汽车单周销量还是能超过特斯拉两款主力车型的总和。在 “30 万预算选什么车” 的投票里,它更是拿下了近四成的票数。要知道新能源汽车市场就这么大,小米靠着生态链优势,把成本压到比行业平均水平低两成,再用更高的性价比抢占市场,这自然让其他车企坐不住了。在这种竞争压力下,一些车企就通过合作的博主和机构发起舆论攻击,只要小米汽车出一点事故、有一点争议,就立刻投流放大,把个别问题渲染成普遍缺陷。说到底,这就是想靠舆论手段,遏制小米的增长势头。
![]()
二、小米太不 “懂规矩”,没给某些博主和机构足够的车马费。
除了友商因素外,车马费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在汽车和数码自媒体圈子里,车马费、合作分成早就是心照不宣的惯例了。有的企业对大 V 的接待规格极高,车马费动辄就是好几位数。可小米偏不按这套逻辑来,据说再大的博主去参加小米的发布会,车马费也就几百块,跟其他企业比差了一大截。更让这些内容创作者不满的是,雷军自己靠演讲和个人影响力就能带货,根本不用依赖大量 KOL。这一来,很多靠车企合作吃饭的博主和机构,就少了一大块收入来源。
据悉,现在做汽车自媒体的,成本可不算低。头部博主得自掏上百万买车,才有可能拿到合作;小博主就算租车做测评,最后可能也只换来千元左右的投放。在这种生存压力下,那些没拿到小米资源倾斜的博主和机构,自然容易心生不满,一旦有机会就会借题发挥。就像有的博主,之前明明是小米粉丝,买了车还做过测评,后来就因为没拿到合作,突然就翻了脸,从功能到用料全方位攻击。这背后,很难说没有情绪和利益的驱使。他们把正常的产品争议放大,甚至故意曲解信息,本质上就是想靠舆论施压,逼小米妥协、给资源。
![]()
三、写在最后
小米从手机跨界到汽车,本身就踩在了竞争最激烈的赛道上。小米研发投入大,要满足的用户需求也越来越多元,过程中出现问题其实在所难免。但不能因为有争议,就忽视小米的价值,毕竟小米靠性价比打破了行业垄断,也推动了技术普及,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贡献。真要了解小米的实力,不如去门店看看实车,问问真实车主的体验,别让被利益裹挟的舆论,遮住了自己的判断。而那些拿着车马费的攻击声音,大家听听也就罢了,千万不要当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