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很简单:你订了一台SU7,排产周期30多周,车影子都没见着,销售突然通知你:“7天内补齐20万尾款,不然5000定金没了。”
小米若真想做“高端”,就该明白:高端不是价格标签,而是对契约精神的坚守。车可以晚点造,但不能提前收钱还理直气壮。否则,今天你失去的不只是订单,更是整个品牌赖以生存的信任根基。
小米汽车最近惹了众怒,不是因为车不好,而是因为“车还没造出来,钱先全交齐,不交就没收定金”。
一句“尾款7天内付清,否则视为违约”,直接把数万准车主逼到了墙角。更讽刺的是,这纸公告还是在深夜悄悄发的,像极了怕人看见的“霸王条款”。
![]()
有车主提出“验车后再付款”,竟被威胁“取消订单”。
杭州一位用户去年4月订车,付完尾款后交付时间直接从7月推迟到今年4月,整整拖了9个月。这不是买车,是给小米当长期无息贷款。
小米辩称,这只是针对“高风险用户”:比如提过延迟交付、分期配合度低,或“疑似不想提车”的人。可问题是谁来定义“高风险”?标准模糊、流程不透明,普通用户根本无从申诉。
客服一句“以交付专员通知为准”,等于把生杀大权交给了基层销售,而他们背后的KPI压力,可想而知。
法律界早已炸锅。
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廖建勋律师直言:车辆尚在排产阶段就强制全款支付,严重违背交易惯例,将全部风险转嫁给消费者,涉嫌“格式条款无效”。
![]()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也指出,若合同单方面免除经营者责任、限制消费者权利,可能直接被认定为违法。
更扎心的是行业对比。特斯拉、蔚来支持验车后付款;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普遍提车时结清尾款。唯独小米,开创了“车未下线先掏全款”的先河。
雷军曾公开承诺“支持验车后付尾款”,如今却玩起文字游戏,协议里写的是“企业有权随时通知付款”,承诺成了空头支票。
![]()
有人替小米喊冤:产能紧张,怕黄牛囤单,提前收款能筛出真实用户。这话听着合理,但执行起来却伤及无辜。
真正炒车的黄牛,早有门路转单,反而是老实排队的普通用户,被一刀切地当成“弃单风险户”。为了退5000块定金,甚至有人想出“假结婚过户再离婚”的荒唐招,这不是黑色幽默,是消费者被逼到绝境的真实写照。
小米靠雷军个人IP和“性价比信仰”收割了海量订单,如今却用一纸冷冰冰的协议,把信任兑换成现金流。粉丝经济可以快速起量,但若缺乏对用户的敬畏,再高的热度也会反噬。
![]()
社交平台上“小米汽车霸王条款”话题播放破5000万,一句“买小米图的是信任,这次它给不起”,戳穿了多少人的幻灭。
车企竞争的下半场,拼的不是参数,是底线。当一家公司开始用合同优势地位压制消费者,用模糊规则规避交付责任,再炫酷的SU7也不过是一具没有灵魂的金属壳子。
![]()
别等到用户集体退订、口碑崩盘才想起:消费者不是韭菜,信任更不是一次性消耗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