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刚刚迈进社区门口,56岁的吴阿姨就遇上了邻居林大妈,一边晨练一边唠着日常。林大妈满脸焦虑:“我女儿二胎备孕,天天补叶酸,昨天又在群里看复旦大学出新研究,说叶酸补多了会致癌!这到底还能不能吃?”
同样疑惑的吴阿姨也说,“我高血压,医生给我配叶酸,说能保护血管,现在看到各种消息都不知信哪一个。”
![]()
其实,像吴阿姨、林大妈这样对叶酸“又爱又怕”的朋友,生活中比比皆是。这几年,“叶酸要不要补”“叶酸促进癌症发展”话题屡上热搜。有人说,它是女性备孕的“守护神”;也有权威研究又提醒,叶酸并非‘万能良药’,补多还可能存在潜在风险。那么,最新的复旦大学研究到底说明了什么?叶酸,究竟该不该补、怎么补才安全?
许多人听到“叶酸”,第一反应是孕妇必备,其实叶酸(Folate)不仅关乎孕期健康,也是红细胞合成、DNA修复和细胞分裂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长期以来,权威指南都推荐,准备怀孕的女性每天补充0.4毫克叶酸,有效预防胎儿神经管发育异常。而对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中老年人,合理补充叶酸也能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帮助血管保持弹性。
![]()
但复旦大学多项联合研究却带来新角度:实验室分析发现,体外添加高剂量叶酸,部分癌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上升,尤其是结直肠癌、乳腺癌细胞。
一项对上海本地3000余名居民的随访数据显示,长期每日过量服用叶酸补剂(≥1毫克)者,发生肿瘤标志物异常升高的比例比普通人群高出11.6%。
叶酸促进肿瘤发生发展”这一假说,早前已在欧美部分人群大样本流行病学中得到提示,复旦大学的实验则进一步揭示了其分子机制:叶酸可能影响细胞周期调控、促进异常细胞无限增殖。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研究还是临床观察,都没有证据证明“正常膳食获取的叶酸会致癌”。
问题的焦点,是“高剂量、长期额外补充”,盲目进补极易打破人体微量营养元素的平衡,增加某些风险。这恰恰颠覆了部分人“多补益善”的习惯认知。
![]()
持续补叶酸,对身体到底意味着什么?三大变化不容忽视
坚持补叶酸,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暗藏隐患?复旦大学最新研究,以及多项国际大型临床数据,揭示了如下三类核心变化:
适量补充,有益降低神经管缺陷和改善血管弹性
权威数据显示,孕妇妊娠3个月内每日补充0.4mg叶酸,可使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率下降70%左右。对于部分心血管高风险人群,联合补充叶酸,能有效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改善微循环,降低卒中等心血管事件风险约12.6%。
长期、超剂量补充,或提高肿瘤发生风险
复旦多中心实验结合国际Meta分析后发现:若每日超过推荐摄入量摄取叶酸,部分人群癌症发生风险增加6%~12%。尤其是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风险更加突出。这一发现与美国一项涉及近5万名老年人的前瞻性研究结果吻合,长期高剂量叶酸补剂与前列腺癌、结直肠癌风险轻度上升有关。
![]()
叶酸并非万能,“个体差异”非常关键
人体对叶酸的需求和代谢有很大差别。部分有基因缺陷(如甲基化障碍)者,补叶酸反而无法吸收利用甚至引发不良反应。临床发现,近8.4%的成人长期过量补叶酸后,出现轻到中度贫血、皮疹、肠胃不适等副作用。
因此,“补叶酸要不要跟风”,应该因人而异。既不能谈叶酸色变,更不要盲目服用高剂量保健品。
权威建议:怎么补才安全?三招实用指南送给你
面对种种疑问,专家一致建议:叶酸补充要做到“科学、适量、有针对性”,具体可以参考以下三点:
合理饮食优先,每日绿色蔬菜保证摄入
日常生活中,菠菜、芦笋、花椰菜、动物肝脏等都是叶酸优质补充源。成年人每日通过均衡膳食即能获得0.3~0.5mg叶酸,绝大多数人无需额外服用。
![]()
需要补充的群体,严格遵医嘱定量补充
孕前、孕早期女性建议每日补充0.4mg叶酸至孕后3个月,高血压患者如有医生建议,也应遵循处方剂量,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肿瘤标志物。切忌超量或自己加量!
有肿瘤家族史、慢病史人群,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对有肿瘤家族史、既往肿瘤患者、或有特殊体质的人来说,补充叶酸需要个体化方案,最好在营养科或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代谢和风险评估,由专业医生决定是否补充和具体剂量。
“现在开始还不晚”。如果你身边有人常年补叶酸,无论出于哪种理由,都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肿瘤风险筛查和评估。健康的路上,“适量为宜,因人而异”,永远是最科学的态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