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1921年冬天,天津。
造币厂的机器整夜轰鸣。
那天落下的一枚银元,背面印着中南海怀仁堂,正面是一位穿着西装的老人,神情沉稳。
没人想到,这枚看起来有些平静的纪念币,其实背后藏着一段复杂得几乎说不清楚的历史。
那个老人叫徐世昌。
![]()
那几年,中国的政局像被拉扯的风筝,谁握线,谁就决定方向。
可惜,线头从来不只一根。
那时的北京,表面看起来还算太平。
其实暗流涌动。
北洋政府已经多次换人,南方的国民党蠢蠢欲动。
![]()
大总统这个位置,不是谁都敢坐的。
可徐世昌坐了,而且一坐就是四年。
他不是军人,不是革命党,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强人。
他是科举出身,做过翰林,文人气十足。
说白了,他是被推上来的,不是自己争来的。
![]()
1918年,袁世凯死后留下的北洋系统开始分裂。
段祺瑞掌握实权,但又不想自己出面,于是找来了徐世昌做“温和派”的代表。
那会儿各方都觉得他“中立”“稳重”“好说话”。
可谁都知道,这种“好说话”的总统,往往撑不了多久。
当时的局势,说乱不乱,说稳也不稳。
![]()
南方的孙中山还在坚持革命,北方的军阀则你争我夺。
就在这个夹缝里,银元成了各方表达立场的工具。
货币不是单纯的经济符号,它就是一面旗帜。
谁的头像上了币,谁就是话语权的拥有者。
比如“袁大头”,1914年开始铸造,成色统一,全国通用。
![]()
正面是袁世凯那张略带倨傲的侧脸,背后是两株稻穗。
那时候他刚当上总统,想借统一币制来巩固权威。
后来,他称帝时还铸了一套“洪宪纪念币”,龙袍加飞龙,气派得很。
可惜,帝制只撑了83天。
这批币没来得及大量流通,如今倒成了收藏界的宝贝。
![]()
比起袁世凯的高调,光绪帝的银元就低调多了。
那是1902年,四川为了对抗印度卢比在边疆的影响,仿造了一批“四川卢比”,正面是光绪的冠冕侧脸,背面写着“四川省造”。
样式像极了印度币,但背后是清廷对边疆经济的最后一点掌控力。
光绪此人,说来让人唏嘘。
他四岁登基,长大后想搞改革,结果被慈禧太后一手按住。1898年搞“百日维新”,最终失败被软禁。
死时才37岁,后来验尸发现是砒霜中毒。
到底是谁下的手,史料没明说,但大家心里都有数。
孙中山的银元就不一样了。1912年开国纪念币,南京造币厂出的,正面是他穿西装的头像,背面是嘉禾图案。
还有一种叫“船洋”,背面是帆船。
两种币,都不是为了流通发行的,而是纪念。
纪念一个新国家的诞生,也纪念一个时代的开始。
他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句话后来的影响有多大,不用多说。
但那时候的他,根本没想到这条路会这么难走。
让位给袁世凯之后,他在南方组织多次护法运动,始终没能真正统一全国。1925年,他在北京病逝,肝癌。
去世那天,北京下了小雨,很多人还不知道他已经离开。
黎元洪也是个被“架起来”的人。1911年武昌起义时,他本来是新军的指挥官,被革命党人直接推出去当都督。
他一开始有点犹豫,后来干脆剪了辫子,表示站队。1916年袁世凯死后,他当上总统,但和段祺瑞关系一直不和。1917年被张勋赶下台,1922年又被请回来,没多久又被曹锟逼走。
命运多舛。
他的银元是1916年武昌造币厂出的,正面戴军帽的头像,也有不戴帽子的版本。
背后是嘉禾和面值。
这枚币没多少人收藏,但它记录了一段政治斗争的缩影。
说到政治斗争,不得不提唐继尧。
云南出身,参加过同盟会,辛亥革命时在西南一带打得风生水起。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不干,跟蔡锷搞起“护国运动”。
那时候云南、贵州、四川兵马联动,硬是把袁逼下了台。
1917年,昆明开始铸“拥护共和纪念币”,正面是唐的头像,背后写着“三钱六分”加“拥护共和纪念”。
这枚币一出,政治立场就很明显了。
但唐继尧后来权力欲望越来越强,逐渐失去了初衷。1927年被部下逼宫,5月死于中毒,43岁。
谁下的手没人查清,死得颇为突然。
这些人当中,除了光绪,其他几位都跟“民国总统”这个头衔有点关系。
可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谁接替谁”。
更像是,在一个制度刚刚建立但还没稳固的年代,不同的力量轮流试图掌控局面。
有的靠枪,有的靠人脉,有的靠理念。
银元,是他们留下的少数“实物证据”。
徐世昌那枚“仁寿同登纪念币”,背后的中南海画得极精细,正面他穿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乱。
纪念的是他上任三周年和寿辰。
他没打仗,也没搞革命,却在风雨飘摇的时代里稳坐几年总统。
有人说他没作为。
可那几年,南北议和、财政整顿、教育改革,多少还是做了点事儿。
1939年,天津。
徐世昌去世。
那时候他已经隐居多年,没参与抗战,也没和日本人接触过。
死后,消息在报纸上出现了一天,第二天就被别的战事新闻挤掉了。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这样叫过“仁寿同登”。
参考资料:
李侃、李国祁等,《中国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唐德刚,《袁氏当国》,远流出版公司,1991年。
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
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
张鸣,《民国那些人儿》,中国画报出版社,2010年。
中国钱币学会编,《中国机制银币图录》,中华书局,2012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