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送来丹桂的馨香,雨幕遮不住共育的热情。为加强家校沟通,精准把脉,凝聚共识,共同为青春期的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保驾护航。2025年10月17日,邓州市思源实验学校八年级家庭教育报告会在多功能厅如期举行。八年级家长冒雨赴约,与学校共同聚焦“青春期孩子成长”与“家校协同”两大核心议题,为孩子平稳度过初中关键期找准方向。
![]()
报告会上,首先是程道奎主任剖析了八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这是初中阶段承上启下的分水岭,绝大多数孩子会出现明显变化:生理上进入青春期生长高峰,孩子开始关注外表,可能因体型、容貌产生焦虑。心理上“青春风暴期”来临,渴望被当作“成人”对待,追求独立却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情绪敏感脆弱,同龄人意见比家长的话更有分量,甚至会用“关门独处”“故意顶嘴”来表达自我。学习上:科目比七年级多一科,知识难度加深,若一个知识点脱节易形成“断层”,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会逐渐凸显。
![]()
这些变化并非“叛逆”,而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程主任结合自身教育孩子的经验,用生动翔实的案例给出应对方法:“家长要从‘指挥者’转变为‘教练与朋友’,少点居高临下的说教,多点平等尊重的沟通。”针对家长们最头疼的“手机管理”“成绩焦虑”“亲子冲突”,给出了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对于手机管控:不“一刀切”,重“引导”,程主任提醒在场的家长,手机不是洪水猛兽,强制禁止会让孩子脱离同伴社交,关键在“合理利用”,可以利用契约管理:和孩子约定使用时间(如初中每天1小时)、使用场景(作业完成后),明确违规后果,共同遵守。最后是家长示范:吃饭、亲子时光少刷手机,用“爬山”“谈心”等家庭活动替代屏幕时间,拉近亲子距离。手机对于学生不是“洪水猛兽”,他倡导家长关注内容:引导孩子用手机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借助网络资源解决学习上存在的疑难问题,而非单纯刷短视频、打游戏。
![]()
接下来程潜老师的家庭教育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对于如何看待成绩她提出不“横向比较”,更重“进步”。“考了98分,为啥丢了2分?”“别人能考第一,你怎么不行?”这类话会消磨孩子的信心。正确的做法是纵向对比:关注孩子本次与上次的变化,进步了及时肯定,退步了一起分析原因(是马虎还是知识点没掌握),不“归罪”只“归因”。
她呼吁家长们要看到孩子的努力:哪怕孩子只考了58分,也可以说“比上次多了10分,再努力2分就能及格,妈妈相信你”,用正向鼓励激发动力。
在亲子沟通方面,程潜老师提出不“硬拼”,重“倾听”当孩子关门冷战、故意顶嘴时,别急着发火:先“冷处理”:矛盾激烈时暂停沟通,过1-2天再心平气和交流,避免激化冲突。然后家长要学会倾听“背后原因”:孩子和“成绩差”的同学玩,别急着禁止,先问“你觉得他们身上有什么优点?”——或许孩子欣赏的是对方的“正义感”,再引导孩子“学习他们的长处,同时用你的好成绩影响他们”。另外要给“选择权”: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如“周末去公园还是图书馆?”),给他2-3个合理选项,体现尊重。
在与老师沟通方面,程老师建议家长主动沟通。每周/每两周主动和班主任、任课老师交流孩子在家表现,也了解孩子在校情况,避免“孩子在校一套,在家一套”。还要选对时机:避开老师上课时间,可在午饭后、晚饭后联系;班级群里多提建设性意见,负面问题私下沟通,不传播焦虑。同时信任尊重老师:不护短、不过度干预老师管理(如班规是全班共同制定,需共同遵守),不在孩子面前说老师坏话——老师和家长一样,都希望孩子成才。
![]()
报告会最后,程老师给家长们留了“两个作业”:接孩子时,找出他的3个优点(哪怕是“书包整理得整齐”),用拥抱、击掌或拍拍肩膀的方式表达鼓励。“孩子成长是一场马拉松,八年级是关键的分水岭,只要家校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定能帮孩子稳稳度过这个阶段。”
家校同启航,合力筑未来,让我们做孩子成长的“同盟军”。教育从来不是学校的“独角戏”,家校携手才能为孩子护航。教育是慢的艺术,需要耐心与智慧。愿每一位家长都能读懂孩子的“小情绪”,用理解与陪伴,做他们最坚实的后盾。未来,我校也会持续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与家长共同守护孩子的成长!(图文:沈俊伟 张江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