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肿瘤位置靠近乳腺外缘,且已触及腋下,医生为她制定了乳房切除加淋巴清扫的手术方案。手术当天一早,她在医生与护士陪同下进入手术室,麻醉前,她最后看了儿子一眼,没有言语,只轻轻点了点头。六个小时后,医生成功切除病灶乳房,并清扫了19个腋下淋巴结。手术虽然顺利,但创伤范围不小。醒来那一刻,于蓝脸色苍白,左臂无力,胸前伤口像灼烧般剧痛。面对术后身体的巨大变化,于蓝没有第一时间表现出排斥或哀伤,只请求护士:“给我块纸,我想写点东西。”她用颤抖的手写下:“今天是重生第一天。”
![]()
术后第十四天,于蓝的指标基本平稳,体温正常,伤口愈合良好。医生告知可以出院回家休养,她没有表现出欣喜,只是静静整理行李,将所有病历、片子装进牛皮纸袋。在那个医疗条件尚不完善、社会对癌症充满偏见的年代,于蓝以极大的勇气和理性,完成了一次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洗礼。也正是在同一年,刚刚接受乳腺癌切除手术的于蓝,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就接到调令,筹建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面对这项陌生又艰巨的任务,她没有一丝犹豫。带着术后尚未愈合的身体,于蓝开始频繁奔走在各地学校、少年宫和街头巷尾,亲自与孩子们交谈,倾听他们的故事与想象。那时候她常穿着一件朴素呢子大衣,行李箱里放着一沓沓计划书和剧本样稿。
![]()
手术后一年,于蓝的身体仍虚弱,左臂活动受限。医生叮嘱她多做康复训练,她却没有选择在室内原地摆臂,而是每天清晨走到家属区的小路上,慢慢地走几步、停几步。那段时间,她的步子极慢,甚至需要一只手轻扶墙壁。但她从不放弃,每天坚持半小时,风雨无阻。久而久之,她的步伐稳了,呼吸变得顺畅,手臂也能抬到肩部。步行的过程让她重新掌控身体节奏,肌肉血流改善,也使手术侧的淋巴液回流更顺畅。医学上,适度步行确实能促进术后循环、防止淋巴水肿,并对心肺功能恢复有明显益处。更重要的是,这段晨行时光让她保持平静与独处,身体的力量一点点回归,内心的恐惧也随脚步一点点散去。随着体力恢复,于蓝将每日步行时间从三十分钟增加到一小时。每当春天来临,她会在丁香花盛开的路边停一停,闻花香、晒太阳。阳光照在她的侧脸上,显出柔和的光泽。她认为这种温和的日照是最自然的“能量补给”,既能调节情绪,也有助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对于经历过乳腺切除的女性来说,保持良好的循环与骨骼代谢尤为重要。她常在笔记中写下当天走过的步数,哪怕只是几千步,也视为完成一场自我约定。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