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很多人看来,体检报告上的“乙肝大三阳”几个字,像是一个遥远的医学名词,与年轻的活力似乎扯不上关系。直到生活按下暂停键,它才显出沉甸甸的分量。
【任先生 25岁 河南信阳人 乙肝史10年】
25岁的任先生,是河南信阳一个阳光开朗的小伙子。2016年春天,他正忙着筹备婚礼,婚检报告却提示:乙肝大三阳;脂肪肝。拿着报告,他想起15岁校园体检时,医生也曾提过他感染乙肝,可那时年轻气盛,觉得“没不舒服就没事”,压根没放在心上。
![]()
“必须得治!”妻子的态度很坚决,但因为两人正计划备孕,只能保守治疗。任先生的母亲王阿姨,也是乙肝患者,早年间曾求诊于国家非遗——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第八代传承人袁希福老中医调理身体,一听儿子的情况,立刻带着他前往了郑州。
![]()
2016年2月26日,任先生跟着母亲找到了袁希福老中医:“我体重207斤,一喝酒肝区就疼,平时还总容易饿,有时候会突然头昏心慌,出一身虚汗....”袁老根据任先生的舌质(舌质紫暗,舌苔薄白),把脉(脉沉),结合病史及身体不适情况(易饿,容易低血糖、头昏心慌、大量出虚汗),判断任先生病位在肝,但根源在脾。
“你的问题看着在肝,其实根在脾。‘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得先把脾胃调好了,再疏肝。你现在是脾胃气虚、肝血不足,还夹着湿热和瘀堵,得扶正祛邪一起调。”开以“扶正与祛邪并举,健脾与疏肝同调”为思路的治疗方案。
可任先生正是年轻爱玩的年纪,喝了20副中药,感觉没什么明显不适,加上妻子刚怀孕,家里的琐事多了起来,他便把治疗的事抛到了脑后,一门心思扑在即将到来的小家庭上。
日子一天天过去,任先生的生活渐渐步入正轨,工作也越来越忙。为了应酬客户,他经常喝酒到深夜;为了赶项目,熬夜加班更是家常便饭。他偶尔会觉得肝区隐隐作痛,但总想着“忍忍就过去了”。
直到2024年7月,疼痛越来越频繁,甚至影响到了日常工作。妻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再次催促他:“赶紧去郑州找袁大夫看看,不能再拖了!”
2024年7月16日,任先生再次来到郑州。这一次,他的情况比9年前复杂的多:体检报告显示,总糖化血红蛋白 11.01(参考值 6 - 9),GLU 13.21(参考值 3.9 - 6.1),ALT 55.2,体重依旧是200斤。“嘴巴里总觉得甜甜的,浑身也没力气....”任先生无奈地说。
袁希福老中医仔细查看了他的舌苔 —— 舌质淡红,苔白腻,又结合他这些年的生活习惯和病史,重新调整了药方。临走时,老中医特意叮嘱他:“你这脂肪肝得重视,药方里我给你兼顾到了,但你自己得改改生活习惯,少喝酒、别熬夜,得学会养生,身体才是根本。”
这一次,任先生不敢再马虎了。他每天按时喝药,推掉了不必要的应酬,尽量不熬夜。2025年4月10日,他去医院复查:ALT降至40.6,乙肝从大三阳变成了小三阳,体重也瘦至180多斤!更让他开心的是,以前容易饿、头昏出虚汗的症状也减轻了不少。
![]()
“以前总觉得年轻就是资本,现在才明白,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要是早点重视,也不会走这么多弯路。” 任先生在复诊时感慨道。
![]()
生活中,像任先生这样的年轻人其实不少。仗着年轻,忽视身体发出的 “求救信号”,把熬夜、喝酒当成常态,直到疾病找上门,才追悔莫及。事实上,无论是乙肝这样的慢性病,还是其他健康问题,都需要我们用心对待。及时干预、遵医嘱调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把健康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