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其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单位的运营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数据销毁作为数据生命周期的终端环节,是防范数据泄露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而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则是覆盖数据全流程的系统性保障。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单位数据安全管理的核心框架。
一、数据销毁:守住数据安全的 “最后一公里”
数据销毁并非简单的 “删除” 或 “格式化”,而是通过技术手段彻底清除存储介质中的数据,确保其无法被恢复,从根源上杜绝废弃数据泄露的风险。
(一)数据销毁的核心原则
- 合规性原则:需严格遵循《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对于涉及个人信息、重要业务数据的存储介质,必须按照法定标准完成销毁,留存销毁记录以备稽核。
- 适配性原则:根据存储介质类型(如硬盘、U 盘、磁带、云存储等)和数据敏感级别,选择对应的销毁方式,确保销毁效果与数据重要性相匹配。
- 可追溯原则:建立完整的销毁流程记录,涵盖介质编号、数据类型、销毁时间、销毁方式、操作人员、见证人员等信息,形成闭环管理。
(二)常见数据销毁方式与适用场景
不同存储介质的特性差异较大,需针对性选择销毁方式,避免因方法不当导致数据残留。
软件销毁
使用专业数据销毁软件,通过多次覆写、消磁等技术清除数据,不破坏存储介质物理结构
需重复使用的存储介质,如单位内部流转的硬盘、U 盘
物理销毁
采用粉碎、焚烧、熔炼等方式,彻底破坏存储介质,使其无法被修复或使用
废弃且无复用价值的存储介质,如报废的服务器硬盘、过时磁带
云数据销毁
协调云服务商执行底层数据擦除,删除云存储账户下的所有数据副本,获取服务商提供的销毁证明
云存储中的数据,如过期的云服务器数据、云数据库备份
(三)数据销毁的标准化流程
- 前期准备:对拟销毁的存储介质进行盘点,核对介质信息与数据台账,明确数据敏感级别,制定销毁方案并报相关部门审批。
- 执行销毁:由专人负责操作,必要时邀请内部监督人员或第三方机构见证,按照既定方案完成销毁操作,实时记录过程信息。
- 后期核验:对销毁后的介质(软件销毁需抽检恢复性测试,物理销毁需检查介质破坏程度)进行效果核验,确认数据已彻底清除,归档销毁记录。
二、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构建全流程数据安全屏障
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是覆盖数据 “采集 - 存储 - 传输 - 使用 - 共享 - 销毁” 全生命周期的系统性框架,需整合组织架构、制度规范、技术工具与运营机制,实现 “管理 - 技术 - 运营” 三位一体的安全保障。
(一)搭建权责清晰的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是治理体系落地的 “骨架”,需明确各角色职责,避免责任真空。
- 决策层:成立数据安全领导小组,由单位高层牵头,负责制定数据安全战略、审批重大安全决策、统筹资源调配,确保治理方向与单位战略一致。
- 管理层:设立数据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细化安全策略、制定管理制度、协调跨部门数据安全工作,监督日常安全措施的执行。
- 执行层:在业务部门设置数据安全专员,负责落实本部门数据安全要求,反馈数据安全风险,配合完成数据资产梳理、行为管控等工作。
- 监督层:由内部审计或合规部门担任,负责稽核数据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评估治理效果,提出优化建议。
(二)建立分级分类的制度规范
制度规范是治理体系的 “血脉”,需形成 “总纲 - 细则 - 模板” 的树状结构,确保可落地、可执行。
- 方针政策层:制定《数据安全总体方针》,明确单位数据安全的目标、原则与总体要求,作为所有数据安全工作的指导纲领。
- 制度规范层:围绕数据全生命周期,出台《数据资产管理制度》《数据访问控制制度》《数据销毁管理制度》《数据安全稽核制度》等专项制度,界定各环节的操作标准。
- 操作细则层:针对具体场景(如开发测试、数据共享、特权访问),制定《开发测试数据脱敏细则》《外部数据共享安全流程》《特权账号使用规范》等,明确步骤与责任。
- 基础模板层:提供数据资产清单模板、销毁记录表模板、安全评估报告模板等,降低执行成本,确保记录标准化。
(三)部署全场景覆盖的技术工具
技术工具是治理体系的 “手脚”,需支撑制度落地,实现数据安全的 “可管、可控、可查”。
- 数据资产梳理工具:通过自动化工具采集内部结构化(数据库)、半结构化(日志文件)、非结构化(文档、图片)数据,生成数据资产清单,标注数据敏感级别与归属部门。
- 数据安全管控工具:在数据流转各环节部署防护工具,如访问控制工具(权限管理系统)、传输加密工具(VPN、SSL)、存储加密工具(硬盘加密、数据库加密)、数据脱敏工具(开发测试数据脱敏),实现 “内外兼防”。
- 数据安全稽核工具:部署日志审计系统、用户行为分析工具,实时监控数据访问、传输、销毁行为,对异常操作(如批量下载敏感数据、未经授权的销毁)进行告警,为事后稽核提供依据。
- 数据销毁专用工具:配置专业的数据销毁软件(如硬盘覆写工具)、物理销毁设备(如硬盘粉碎机),确保销毁过程合规、高效。
(四)落地持续优化的运营机制
数据安全治理不是 “一劳永逸” 的工程,需通过持续运营实现动态优化,适应业务变化与风险升级。
- 定期资产核查:每季度开展一次数据资产复核,更新数据资产清单,同步调整敏感数据的管控策略,确保资产 “账实相符”。
- 常态化安全稽核:每月抽查数据访问记录、销毁流程记录,每半年开展一次全面合规评估,形成《数据安全稽核报告》,针对性整改问题。
- 应急响应与演练:制定《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明确数据泄露、销毁失败等事件的处置流程,并每年组织 1-2 次应急演练,提升团队响应能力。
- 全员安全培训:定期开展数据安全培训,覆盖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重点讲解数据销毁规范、敏感数据管控要求,提升全员安全意识。
三、数据销毁与治理体系的协同联动
数据销毁并非独立环节,需融入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实现 “全流程贯通”。在数据资产梳理阶段,需标注需销毁数据的存储位置与介质类型;在制度制定阶段,需将数据销毁要求纳入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在技术部署阶段,需确保销毁工具与资产梳理、稽核工具联动,自动同步销毁记录;在运营稽核阶段,需将销毁流程合规性作为重点核查内容,确保 “销毁有依据、过程有记录、结果可核验”。
结语
在数据价值凸显、安全威胁加剧、合规要求趋严的背景下,单位需同时重视 “末端防护”(数据销毁)与 “系统保障”(数据安全治理体系)。通过规范数据销毁流程,守住安全 “最后一公里”;通过构建 “组织 - 制度 - 技术 - 运营” 四位一体的治理体系,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唯有如此,才能有效应对数据安全风险,保障数据资产安全,为单位可持续发展筑牢数字屏障。
![]()
文件硬盘数据销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