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让军队快点跟上现代化步伐,走上正规化路子,国家决定搞军衔制度,鼓励官兵们多立战功。
全军授衔这事儿可不简单,从 1950 年第一次提出来,到 1955 年正式举行大授衔,前前后后花了五年时间。
1955 年大授衔顺利结束,忙活半天的工作人员总算松了口气。中南海的授衔仪式办完,各个军区也跟着陆续开展授衔工作。可就在这时候,有个军区首长捧着少将军衔和军功章,专程跑到医院,郑重地交给了一位正在疗养的病人。
![]()
这位病人叫陈奇,已经在医院住了好长时间。看见军区首长进来,陈奇又高兴又激动,想挣扎着站起来给首长敬礼。可他还没动,首长先恭恭敬敬地给他行了个礼,祝贺他,接着把少将任命书和肩章递了过去。陈奇拿着这些东西,一脸茫然。
他知道部队正在搞授衔,但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能沾上边。他在医院养了这么久,早就没了军队职务。就算按他之前在部队的职位算,也只是个师长,怎么轮得到授少将呢?他觉得这个军衔自己受不起。
他想跟首长解释,让首长把军衔收回去。可首长看出了他的心思,直接告诉他,这个军衔是中央特别批准的,自己没权力收回。这让陈奇更纳闷了,中央为啥要专门给自己批军衔啊?他觉得自己没多大贡献,没必要享受这待遇。
中央做这个决定,肯定是反复考虑过的。授衔的时候,工作人员遇到不少难题,陈奇的军衔问题就是其中最难办的一个。陈奇是 1950 年离开部队的,他不是转业到地方工作,而是去治病疗养了。
![]()
本来他在医院养病,继续保留军职也没啥,但问题是他身体实在太差,就算在医院好好养着,也没法正常工作。部队原本想给他保留职位,可他坚决不同意,不想因为自己给部队添麻烦,更不想耽误事。
毕竟只要他还占着职位,就得承担相应的工作,可他根本扛不动,最后还是得别人替他干,所以他死活不答应保留职位。在他的一再请求下,部队最终免去了他的职务,让他在医院安心养病。但职务没了,他为革命做的贡献可不能被忘了。
陈奇是河南人,老家在罗山县的一个小地方。罗山县处在山地和丘陵之间,他的家乡潘新店,就在一个小山沟里。
山里最缺的就是能种地的田,为数不多的耕地还都被地主攥在手里,老百姓根本没有自己的地。陈奇一家都是租地主地种的佃户,父母靠着给地主种地维持生计,可就算这样,家里还是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日子过得特别难。
陈奇的出生,让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他在家里排老三,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对穷苦人家来说,三个儿子就是巨大的负担。陈奇的父亲因为常年劳累,年纪轻轻就病死了,母亲只能带着三个儿子艰难过日子。
陈奇和两个哥哥很小就去有钱人家干活,早早尝遍了人间的苦。地主的剥削和压迫,让他心里渐渐有了反抗的想法。1930 年,革命的火种传到了陈奇的家乡,很快就烧得遍地都是。陈奇看着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心里特别向往。
![]()
他不顾家里人的阻拦,铁了心要参军,成了一名红军战士。加入红军后没多久,部队就要转移。他没来得及跟家人告别,就匆匆跟着大部队走了。他不知道,自己走后,那些被打倒的地主很快就反扑回来,他的家人因此遭了大罪。
他的两个哥哥被抓进监狱,最后被敌人害死;母亲被赶出村子,一个人孤零零地饿死在外面。直到后来他回乡探亲,才知道家人都没了。得知亲人是被敌人害死的,他心里又悲又愤,下定决心一定要彻底打败敌人,不让他们再有机会卷土重来。
这一次,他离开家乡的脚步格外坚定,因为身后已经没有能让他牵挂的人和事了。之后几十年的军旅生涯里,他多次受伤,最危险的时候差点丢了性命。可不管多困难,他从来没放弃过革命理想。但最后把他压垮的,不是革命路上的艰难险阻,而是一身的病痛。
跟着部队离开家乡后,陈奇被编入红四军,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征战之路。一开始,他只是个普通战士。因为没读过书,不懂什么军事指挥,只知道上了战场就往前冲。
这种打仗方式让他身上添了不少伤,却也让他积累了不少经验。他慢慢明白,打仗不能光靠猛冲,不然吃亏的还是自己。他虚心向班里的老兵请教,努力学习军事知识。可他没上过学,认识的字没几个,很多东西都看不懂。
![]()
上级看他这么努力,就把他送进了扫盲班,后来又让他去干部培训班学习。毕业后,他先后当了排长、营指导员。1934 年,蒋介石调集三十万大军围攻鄂豫皖根据地,陈奇带领部队英勇作战。这时候的他,已经不是当初只会猛冲的新兵,而是能熟练指挥部队的指挥员了。
在他的指挥下,部队好不容易打赢了战斗。长征开始后,他跟着大部队克服重重困难,最后到陕北和中央红军会师。要说他这辈子打过的最艰难的仗,肯定是参加西路军的时候。西征出发时,身边都是熟悉的战友,大家都满怀豪情,发誓要完成任务。
可西北的风特别冷,祁连山上的雪更是冻得人心里发寒。他看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心里特别痛恨自己的无能。而且他自己也被敌人抓住,成了俘虏。但他没放弃,心里发誓要为战友们报仇。后来趁着敌人不注意,他成功逃了出来,还顺利找到了援西军。
抗日战争时期,他长期在山东转战,为山东根据地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打仗越来越讲究战术,还专门带出了一个擅长爆破战术的英雄连。1945 年,山东军区发起对日军的反攻,陈奇亲自带领老二团上战场,打了个大胜仗。
那时候他已经是军分区司令了,可每次打仗还是喜欢冲在最前面。也正因为这样,常年征战让他身上布满了伤痕。有一次战斗中,一颗子弹穿过他的脖子,他却忍着痛继续指挥。战斗结束后,医生说子弹差一点就打穿颈动脉,真是捡回一条命。
![]()
在西路军的时候,他的一只胳膊被打断了,当时没能得到好好治疗。等回到大部队,伤势已经很严重,这条胳膊落下了永久性的损伤。也正是这次受伤,给他的身体埋下了隐患,后来他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
解放战争时期,他的身体已经撑不住在一线工作了。没办法,他只能离开工作岗位,养了一年多的病。为了他的身体着想,组织把他安排到地方部队工作。1950 年,他的身体稍微好点,就申请跟着部队去解放台湾。
组织以为他身体没事了,就同意了他的请求。可没想到,工作的时候他的心脏病突然复发。他本来打算去养病,可这时候接到命令,让他带领 95 师去福州。他要是跟组织说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组织肯定不会勉强他。但他不想给组织添麻烦,硬撑着病痛带领部队去了福建。
可刚到南京,他就开始吐血,战士们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严令他停止工作,好好养病,他这才向组织提出了离职。他的军旅生涯就这么突然结束了,到最后也只是个师长。但他为革命做的贡献很大,而且革命资历深,参军时间也早。
所以组织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授予他少将军衔。组织认为,如果不是因为身体原因,他肯定还能为革命做更多贡献。1955 年,军区首长亲自把少将军衔和任命书送到他手上。看着手里的军衔和任命书,陈奇忍不住哭了。
![]()
这是组织对他的肯定,也是党和人民对他最好的评价。可惜一年后,这位老将军就去世了,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国家和组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