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者:“是你们从死神手里把我抢回来,是你们让我重新站起来,这份恩情,一生不忘。”
锦旗背后的故事
三个月前,一场车祸让胡女士瞬间直面死神:开放性股骨骨折的断骨刺穿皮肉,股动脉、股静脉断裂致鲜血喷涌,失血性休克正急速吞噬生命。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迈皋桥院区创伤中心为她打响了一场与死神竞速的生命保卫战。三个月后,扶着助行器的胡女士稳步前行,将一封感谢信送到创伤中心。
![]()
2025年4月25日,胡女士因车祸被送到南医大二附院迈皋桥院区的急诊室。胡女士的情况危急,失血性休克、开放性股骨骨折的断骨外露,断裂的股动脉、股静脉仍在渗血。“黄金救治窗口”仅有数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生死。
刚结束连台手术的创伤中心袁同洲主任,带着一身疲惫冲上前:“立刻扩容抗休克,准备急诊手术!”。监护仪上的数字跳动得愈发微弱,他盯着实时监测数据果断决策:“不等扩容完全达标,边抗休克边手术,抢时间就是抢生命!”
![]()
手术灯亮起,团队如精密仪器般高效运转:麻醉医师精准调控生命体征,护士快速传递器械,袁同洲主任带领团队率先阻断出血点,在模糊视野中精准缝合断裂的血管,随后复位骨骼、固定断端。当血管吻合成功、血液重新奔涌,当骨骼复位固定、创伤得以控制,数小时的鏖战终换来了生命体征的平稳——死神,被硬生生挡在了门外。
“别怕,血管通了,骨头接好了。”术后在监护室醒来,胡女士第一眼看到的,是袁同洲主任布满血丝却坚定的双眼,这句轻声安抚如黑暗中的灯塔,瞬间驱散了她对未知的恐惧。
![]()
手术成功只是起点,从创伤到康复的漫漫长路,更需无微不至的守护。在创伤中心有科学规划的“康复导航”:苑冬梅护士长带着图文并茂的康复手册,根据胡女士的恢复进度量身调整计划,从被动活动到主动训练,从肌力恢复到步态矫正,每一步都有专业指引;这里有体贴入微的“日常关怀”:管床护士卓蕊每日为她活动未受伤的关节,边操作边轻声鼓励,让康复训练不再枯燥;护工陈阿姨总是把温水晾到刚好的温度,在递水时加一句“今天气色好多了”,让琐碎照护充满人情温度;这里有减轻痛苦的“温柔呵护”:徐迪老师换药时动作轻如蝶翼,边操作边观察患者反应,那句“忍一下,马上好”里满是共情。护工陈阿姨那句“慢慢来,我们陪着你”,更成了她坚持康复训练的动力。
![]()
如今,扶着助行器的胡女士已能稳步行走,她的每一步都在印证袁同洲主任的话:“好好康复,以后能像以前一样走路。”这不仅是对身体恢复的期许,更是医患携手对抗创伤的胜利宣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